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任何行動都會失敗。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一次作文考試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從那時起,就意識到要將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聯(lián)系在一起,并終身為人類的完美和人民的幸福而工作甚至犧牲?;仡欛R克思的這一生,他完全可以當?shù)闷?ldquo;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畏精神!
中學畢業(yè)后,讀大學的馬克思是如何煉成學霸的呢?起初他在大學里攻讀法學,這位叛逆青年就過著揮霍無度奢華般的生活,簡直就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直到在父輩的決定下轉(zhuǎn)學,這時候的馬克思逆襲之路正式開啟!他專心致力于研究歷史和哲學,樂此不彼,并且在1842年去應(yīng)聘大學哲學教師,但當時普魯士的政治運動,卻使他走上了另一條生活道路。在他的協(xié)助下,萊茵省自由派資產(chǎn)階級領(lǐng)袖康普豪森和漢澤曼等人,在科隆創(chuàng)辦了《萊茵報》,同年秋天,馬克思被聘為該報的主筆。
康普豪森、漢澤曼以及馬克思夫人燕妮的哥哥馮·威斯特華倫都做過普魯士的高官,要說走上一條“飛黃騰達”之路,馬克思可以說得上是得天獨厚。如果馬克思當時愿意追隨他們并投靠普魯士政府的話,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但是,馬克思毅然選擇放棄并堅持自己的夢想。
于是,馬克思在《萊茵報》只工作了短短一年的時間。1843年,他不得不辭去主編的工作。但在這段工作經(jīng)驗當中,他收獲了一段偉大的曠世友情,那就是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了他極大鼓舞的恩格斯…在《萊茵報》被封閉后,馬克思遷居巴黎,堅持抨擊普魯士政府,普魯士政府對他進行了報復,1845年春天,它促使基佐內(nèi)閣下令把馬克思驅(qū)逐出法國。馬克思被迫移居布魯塞爾,1848年二月革命前不久,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當布魯塞爾由于二月革命影響也開始發(fā)生民眾運動時,比利時政府逮捕了馬克思并把他驅(qū)逐出境。這時法國臨時政府通過弗洛孔,邀請他重返巴黎,他接受了這個邀請。三月革命以后,馬克思遷到科隆準備自主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新萊茵報》。這家報紙從1848年6月1日出版到1849年5月19日,是當時民主運動中唯一代表無產(chǎn)階級觀點的報紙!這份報紙對1848年6月巴黎起義者表示無條件聲援,為此,差不多所有股東都撤資了。為了使報紙能辦下去,馬克思不得不在金錢方面做出巨大的犧牲和忍耐,他自費投資七千塔勒以上,而他的妻子的最后一件首飾也被送到當鋪里去了。當《新萊茵報》被強行關(guān)閉時,馬克思損失慘重,但是這時候的他依然堅守他的夢想,不改初心。
1867年,49歲的馬克思為了盡快出版《資本論》第一卷,親自到離印刷廠較近的地方等候校對。此時,經(jīng)濟上拮據(jù)的馬克思又是如何度過這段艱難歲月的?我們都知道,馬克思一生貧苦,在金錢上,恩格斯經(jīng)常馬克思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你的品格超越現(xiàn)實的物質(zhì)追求,而又理想崇高的時候,“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jīng)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總會有人懂你、敬你、愛你甚至無條件的擁護你。除了恩格斯這位摯友,庫格曼醫(yī)生以堅決而熱烈的擁抱將馬克思邀請到家里作客,幫助馬克思擺脫了一時的苦不堪言。在此期間,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派了一名爪牙瓦爾內(nèi)博耳德律師找到馬克思,希望“利用馬克思和他的大才為德國人民謀福利”。當?shù)亟y(tǒng)計局局長梅爾克耳訪問了馬克思,說他研究貨幣流通問題多年,但徒勞無功,而馬克思卻一下子就把問題徹底搞清楚了。當?shù)罔F路管理局局長也邀請馬克思到他家作客。在離開的時候,他感謝馬克思給予他的“無上的光榮”。當?shù)匾粋€合股經(jīng)營的鑄造廠的經(jīng)理邀請馬克思到該廠去參觀。我們的庫格曼醫(yī)生甚至強迫替漢諾威王處理財政事務(wù)的歐洲首富家族——路特希爾德家族(即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個表兄弟鉆研馬克思的書。有意思的是,恩格斯也告訴馬克思:“你的書對資產(chǎn)階級也發(fā)生了實際的作用。”“格拉德巴赫的棉紡織業(yè)廠主們承認工作日過長,他們自己成立了一個協(xié)會,要把工作日首先從十三小時縮減為十二小時”。顯然,馬克思在1848年革命20年后又有新的機會倒向德國的上流社會,獲取榮華富貴。但是,馬克思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將他17歲寫下的文章,貫穿到了他一生的志向。
寧愿“苦干半個世紀了,可還是一個窮叫化子”,也不改初衷!
他用實際行動引領(lǐng)著一代代的年輕人,耳畔響起那句朗朗上口的智語:“人的一生,應(yīng)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jīng)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原理部主任、研究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