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營業(yè)的店鋪里,大概只有書店,還有人在,并不冷清。昨夜零點前,記者走進了24小時營業(yè)的三聯(lián)書店。
兩個穿著皮褲、高跟鞋的姑娘,先記者一步走進了店門。她們想買心理學方面的書,就在電腦上查詢。站在一旁的保安員,頭發(fā)花白,裹著棉服,手里握著茶色的保溫杯。姑娘熟練地操作電腦,店員也不答話,看著手中的一本網(wǎng)絡小說。
店里的讀者,明顯地分成兩部分,買書人和看書人。買書人會直奔主題,找到想要的書,然后結賬走人。即使是在書架間穿行,翻翻感興趣的書,也絕不會坐下。看書人則不同。他們在店里停留的時間,大多超過一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他們看的書,最后并不會買下。此時,店里的看書人一共有20個。
超過零點,仍在書店里看書的人,其實并非嗜書如命的人,甚至沒有多高的文化。有剛下夜班的廚師,有農民工,有復習的學生,有剛到北京沒地方過夜的人。他們各有各的故事。有的愿意說,有的不愿意說。即使你去問,得到的故事,也并不真實。
不過,手中的書不會騙人??拷觊T口的一個中年男子,看的是《秋風寶劍孤臣淚》,這是一本關于晚清歷史的暢銷書。男子剛從旁邊的熱銷榜書架上拿下,坐下隨意翻看著。
在他后面,是兩個中學生。兩人穿著耐克運動鞋,正做著生物復習題,尺子、筆、卷子攤在桌面上。這兩個男生看上去挺困的,迷糊了,就喝一口雪碧。在他們后面,還有一個年輕姑娘,也在做復習題,書名是《導游基礎知識》。
書店一層窗邊的這排桌子,經(jīng)常被溫書的學生占據(jù)。昨夜,趴在這排桌子上看書的,還有看新聞雜志的老者,看《法國往事》的藝術范兒長發(fā)年輕人,玩平板電腦的小伙子。書店一層是暢銷書,地下一層則是中外文學,以及各個學科的書籍。中國文學書架旁邊,一位中年婦女坐在板凳上,翻著《蔣勛說宋詞》,從第一頁讀到了最后一頁。旁邊的時尚姑娘,穿著皮靴,手中的書是《我們的村莊》,作者是英國的米特福德,講述了村莊的景象和心靈的感受。
店員說,與白天不同,夜間的讀者數(shù)量挺穩(wěn)定??倳腥藖?,但不會很多。只要不趴在桌上睡覺,或者弄臟書籍,店員就不會阻攔。店員也知道,有些人是為了讀書,有些人只是為尋找一份溫暖。
樓梯旁邊的讀者留言板上,釘著很多紅紅綠綠的留言條。一張寫著:“生活不只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唯有女朋友和好書,不可負。”另一張寫著:“我想有一個新的開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