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9日,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漢軍同志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臟病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55歲的他離開了最愛的工作崗位,離開了最牽掛的萬千百姓。我們不僅失去了一位好領導,更是失去了一位全心全意為百姓著想的好干部……
楊漢軍同志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他熱愛的武漢。他始終對黨忠誠、對群眾滿懷深情、對事業(yè)充滿激情,樹立了踐行“四個意識”、加強作風建設、擔當作為、廉潔從政的標桿,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
一、盡職盡責敢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就堅決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就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楊漢軍同志對待工作就始終堅持著這一原則。他對待工作盡職盡責,為引進人才,10天行程1.8萬公里;出訪歸來,不倒時差工作至深夜;最后一天,連軸轉(zhuǎn)后暈倒在辦公室,為了工作,為了百姓,楊漢軍像陀螺一樣連軸轉(zhuǎn)。他敢于作為,敢于創(chuàng)新;他反復調(diào)研,不僅改變了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便利生活,還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崗位。所謂“在其位而謀其政”,有所作為,有所奉獻,這是《黨章》黨規(guī)對黨員給予的使命。
二、無私奉獻淡名利。楊漢軍同志“除私心為民眾,甘當人民公仆”。他時刻把人民裝在心中,對待百姓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不擺官架子。他深入百姓家中,體察民情。對貧困戶郭婆婆如新兒子一般對待,時常看望,噓寒問暖;他煞費苦心地扮成家長,暗訪留漢大學生人才公寓政策落實情況,直到親眼看到大學生申請到了公寓,他才放心。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無私奉獻,始終與群眾手牽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他說:“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當年有多大權力,而是你為黨和人民干了幾件實事好事。”
三、廉潔自律高品德。楊漢軍雖身處高位,但他時刻緊繃律己之弦,時刻秉持敬畏之道。身為組織部長的他位高權重,經(jīng)常有人打聽他的愛好。在一次大會上,楊漢軍說:“如果一定要問我喜歡什么,那就是喜歡干事的人。”他從未跟組織開過口,也從未動用手中的權力。家里的后輩們在畢業(yè)分配時也找過他,但楊漢軍總是勉勵他們,耐心地給他們講政策、講道理,要求他們服從組織安排,不搞特殊化;他“管過分房子”,一家人卻仍居住在沒有電梯沒有物業(yè)的老樓里;怕受到“特殊關照”,他清明回鄉(xiāng)祭祖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連有人提議修理通往祖墳的泥濘道路,他都嚴詞拒絕。他說:“我討厭一切虛偽和狡猾的東西,因此總希望自己能做一個作風正派的人。”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作為一名當代青年黨員,一名服務于基層的工作者,我們要以楊漢軍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把空虛的工作做得扎扎實實,發(fā)揚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扎根基層、勤奮敬業(y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