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完整報告][文稿][課件][H5理論秀]
習近平同志指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這深刻闡明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關鍵所在。[完整報告][文稿][課件][H5理論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建立在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個深厚偉力基礎之上的。黨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保持血肉聯系。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完整報告][文稿][課件][H5理論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24日召開。大會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始,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結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始終。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明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之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下面我從正確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內涵、全面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要求三個層面來談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一、正確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地位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史觀
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2.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社會主義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內在要求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十九大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的本質體現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如同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
鄧小平同志講:“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qū)發(fā)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qū),這是加速發(fā)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地走了邪路了。”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強調,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