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一生至少共有子女三十二個,其中兒子二十五個,女兒七個。二十五個兒子中,有九個早薨(包括神童曹沖也就十三歲即英年早逝),長大成人的有十六個兒子。曹操的幾個兒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zhèn)?rdquo;;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沖(庶出,環(huán)夫人所生)據說五六歲的時候就達到成人的智力……這些都跟曹操重視家庭教育分不開。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標相當明確。他要培養(yǎng)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孫權是孩子們的榜樣,史有“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說。孫權屬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獨霸一方,不臣曹魏,這是個讓他又恨又敬的豪杰。而劉景升(即劉表)的兒子劉琮這個“官二代”就差遠了,不忠不孝沒骨氣,想當年曹操揮戈南下,還沒打到荊州,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創(chuàng)下的家業(yè)拱手相送了。
為了激勵孩子發(fā)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
為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特權,整合優(yōu)化教育資源,為兒子們選擇配備了最好的老師。曹操為兒子們選擇老師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們那樣的人。邢颙,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jié),不愛聽邢颙嘮叨,兩人比較疏遠。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選派當了曹丕的老師。除了邢颙,曹操還派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
曹操深諳“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之道。一次,曹操讓曹彰領兵出征,臨行前告誡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則為君臣,待人處事須遵王法,爾其戒之!”言下之意是:你即使為將在外,一切也要按規(guī)矩來,否則,別怪我不講父子情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