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車(bobsled)項目設(shè)男子2人乘、4人乘和女子單人乘3個小項。滑道全長1200至1300米,滑2至4次,按累計成績排名次。
現(xiàn)今冬奧會比賽項目雪車是原來的有舵雪橇與平底雪橇項目。原來的國際有舵雪橇與平底雪橇聯(lián)合會,亦改稱為國際雪車聯(lián)合會。
有舵雪車第一屆冬季奧運會中即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雪車用金屬制成,形如小舟,車首覆有流線型罩,因此也得名“雪地之舟”。車底前部是一對舵板;上與方向盤相接,車底后部為一對固定平行滑板。車尾裝有制動器。
1883年英國人把平底雪車裝上了車板。1890年,愛好者們又制成裝有金屬舵板和制動閘的雪車,稱有舵雪車。1898年1月在克雷斯特朗又有4人座有舵雪橇問世。1903年第一條人工有舵雪橇線路在圣莫里茨建成。
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lián)合會成立于1923年11月。初期還包括無舵雪橇運動,直至1957年無舵雪橇運動才單獨分出,另成立國際無舵雪橇聯(lián)合會。
有舵雪橇服裝包括比賽服,護肩、護肘、頭盔和專用釘靴。靴釘為刷型并均勻分布于靴底。靴釘?shù)拈L度不超過14毫米,間隔不超過3厘米。
有舵雪橇滑道是用混凝上或木材建造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型滑道。寬1.40米,兩側(cè)為護墻。護墻的內(nèi)側(cè)高1.40米,外側(cè)高2-7米?;兰皟蓚?cè)的護墻均需澆冰。比賽線路長度為1300-2000米,全程設(shè)有15-20個彎道,彎道的半徑不得小于20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為4°-8°。起點與終點的高度差為100-150米。
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2人座有舵雪橇長不得超過2.70米,寬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長3.80米,寬0.67米,滑橇板最小寬度為12毫米。2人座有舵雪橇比賽時,總重量不得超過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總重量不得超過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攜帶其他加重物補足。滑道全長1500米,平均坡度為4°30′,最大坡度為8°30′。彎道部分的半徑必須在20米以上,滑道的護墻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比賽分雙人座和四人座兩項。每賽次滑行4次,以4次比賽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遇兩隊時間總和相等時,以任何一次最少時間的隊為勝。
雪車項目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是起滑和對滑道的駕馭能力,雪車對雪車和選手的總重量有限制。 雪車項目賽期為兩天,每天進行兩次。首輪出發(fā)順序由抽簽決定。從第二輪起,出發(fā)順序由前一輪的最后一名先出發(fā),接著順次下排。出發(fā)前,雪橇距起點線15米。出發(fā)信號發(fā)出后,均由運動員在起點處手推雪橇奔跑起動,然后躍入座位,前座的人掌舵,最后座的人負(fù)責(zé)制動。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均須在座位上,否則成績無效。駕駛選手是以兩條繩索來操控雪車的方向,拉右邊繩索時,雪車就往右轉(zhuǎn),拉左邊時就往左轉(zhuǎn)。要剎車時,將操縱桿拉起,就會使得雪橇后輪軸鋸齒狀部分向下插入雪中,可使雪車減速并停止。煞車的工作通常由最后面一位選手來操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