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著豐富的內涵和使命。在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的建設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它不僅包含著海洋貿易,還有海洋生態(tài)、海洋科考、海底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海洋信息化建設等內容。這將為21世紀海上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國海洋話語權的提升、世界各國對海洋的利用等,帶來深刻的影響。
歐洲在海洋發(fā)展方面是非常有經驗的。中國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歐洲的經驗進行對接,加強彼此間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水平。中歐合作,不僅拓展了貿易通道,維護了海上秩序,更肩負起了多重使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海陸聯(lián)通和南北均衡發(fā)展提供新型合作模式。
王義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一下關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歐海洋合作這個話題。
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內涵與使命
“一帶一路”的提出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地反響。一開始,很多西方人不明白“一帶一路”的含義,為什么“路”是指的海上呢?海上怎么還有路呢?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然不是在海上修路了,它的關鍵詞是“21世紀”,也就是說,它不是簡單地復興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而是要實現(xiàn)陸海聯(lián)通。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wǎng)上四位一體的聯(lián)通。而這里所說的“海上”也不再只是原來的海面航行貿易的通道了,更多的是指海底世界的探索、深海的科學考察、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氣候變化的探究等,這也體現(xiàn)了21世紀的海洋探索并不是簡單地復興古代。
但是,在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前,我們要先回顧一下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絲綢之路”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他當時到中國來考察鐵路經營權等事宜,發(fā)現(xiàn)東西方之間有很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有瓷器的、茶葉的、香料的、玉石的、絲綢的等等,統(tǒng)稱為“絲綢之路”。后來,他的學生——瑞典的斯文·赫定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絲綢之路》,這個概念就慢慢流行開來。
絲綢之路斷了以后,1453年,歐洲人走向海洋,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引導了所謂的“海上全球化”。今天,我們又提出“一帶一路”,很大程度上就是修訂“海上全球化”——以海洋決定人類命運的時代。所以要重回陸海聯(lián)通這樣的合作背景。
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非常得輝煌,有很多條。而海上絲綢之路,鄭和的艦隊就到達了今天南海的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這一帶。當?shù)氐耐林艘姷洁嵑偷呐炾犚院?,第一反應就是這簡直是“天兵天將”,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龐大的艦隊。鄭和七下西洋,好幾次經過馬六甲海峽,戰(zhàn)艦加在一起大概有200多艘,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的達伽馬的戰(zhàn)艦與鄭和的艦隊不可同日而語。
鄭和的艦隊最遠到達了非洲,也就是肯尼亞的馬林迪。在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有大量的鄭和帶過去的文物,包括瓷器等物品??夏醽唶也┪镳^的工作人員說:“幸虧鄭和來過,否則在歷史上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還存在過。”也就是說,它的很多文物根本就沒有保護下來,如今保存下來的很多是鄭和帶過去的文物。今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為什么那么多國家積極響應?因為它有著通過海上或陸上絲綢之路與中國交流的豐富歷史。
鄭和已經成為東南亞很多地方廟宇的神,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對于三寶太監(jiān)的記憶。鄭和是中國航海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個人物,見證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輝煌的時代。他曾到達過世界各地的很多重要港口,而這些港口的所在地方,也是我們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這張圖是鄭和的寶船和哥倫布艦船的對比。哥倫布艦隊中最大的“圣瑪利亞”號艦船是85英尺,而鄭和的寶船是400英尺??梢哉f是“小巫見大巫”。美國人寫了一本書,《當中國統(tǒng)治海洋》(WhenChina Ruled the Seas),里面記載了一個故事,講的是鄭和到達非洲的馬林迪之后,八十多年以后,達伽馬也來到了這里。當時,達伽馬的船要靠岸,就拿了些玻璃跟當?shù)氐耐林苏f這是從歐洲帶來的“寶貝”。而這些土著人非常警惕,他們說,書里有記載,我們老祖宗見的船比你的這個破船大多了,他們帶來的寶貝比你們的東西強多了,你的這些東西我們不稀罕。他們老祖宗見到的船就是鄭和的寶船。由此可見,鄭和的艦隊之壯觀,帶來的物產之豐富,是西方殖民者無法比擬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