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溫桂仙前任丈夫于世林遭遇車禍昏迷不醒,五年后,于世林撒手人寰。在此期間,一個大家庭接連遭到變故,就只剩下年邁的婆婆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溫桂仙承擔起照顧她們的重擔。2013年溫桂仙帶著婆婆、兒子和侄女改嫁。如今,在夫妻二人的操持下,全家人日子過得艱辛卻其樂融融。2017年3月溫桂仙入選“中國好人榜”。
臨近午餐時分,一幢農村小院里,傳來撲鼻飯香。院內,兩位年邁的老婦人正依偎在門口曬著太陽;一對兒女正在專心看著童話故事;在外忙乎的男子回來,啪的一下,坐在馬扎上,曬著太陽,輕輕地揉著腿;此時,在廚房忙碌的女主人為老人端上一盤土豆燉雞肉,一碗西紅柿蛋湯,還有個熱騰騰的饅頭,遞上碗筷……
農家小院里其樂融融的生活狀態(tài),演繹出一家六口人的平凡生活。這就是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zhèn)于家山前村溫桂仙的家,與眾不同的是,婆婆、父親、母親、兒女來自不同的家庭。
溫桂仙操持家務。來源:昌樂縣文明辦
溫桂仙是這個農家小院的女主人。她生活的不易,始于200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那天,溫桂仙全家人高高興興準備著迎接新年的到來,騎摩托車外出的丈夫于世林在村西被一輛貨車從后面撞了出去,當即不醒人事。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于世林被迅速送到了醫(yī)院。就在萬家燈火,家家戶戶團團圓圓過大年的時候,溫桂仙全家守著不省人事的于世林以淚洗面。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于世林一直沒有醒來,5年后撒手人寰。留給溫桂仙的是年邁的母親、年幼的兒子和為其治療欠的一堆債務。之后,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接二連三的發(fā)生事故,瞬間支離破碎,好心的溫桂仙又把侄女接過來當“女兒”一起撫養(yǎng),生活雪上加霜。 于觀國是這個農家小院的男主人。在村里,于觀國是出了名的好人。同村的他一直關注著這個農家小院,關注著溫桂仙在遭受一系列家庭變故后的窘迫生活。不知道是出于內心的同情,還是出于對溫桂仙的愛慕,于觀國在那幾年里面,時不時伸出援手,為其排憂解難。鄉(xiāng)親們把這些事情都看著眼中,2013年的一天,有人走進于觀國的家門,為他和溫桂仙說媒。這對于已過不惑之年還沒有娶妻的于觀國來說,正是求之不得,當即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2017年4月14日,溫桂仙(左一)照顧90歲的婆婆。來源:昌樂縣文明辦
但是溫桂仙堅持帶自己的婆婆、兒子和侄女改嫁,于觀國也大方地同意了。就這樣,于觀國帶著母親,兩個家庭六口人合在一起生活。于觀國的加入,讓溫桂仙十分感激。婆婆年紀大了,有次半夜突然生病發(fā)起了高燒,臉發(fā)黃發(fā)紫,無法正常呼吸。當時于觀國二話沒說就背起老人到了鎮(zhèn)上的醫(yī)院。醫(yī)生診斷急性腸胃炎,幸好送來的及時有驚無險。每當說起這事,溫桂仙都還是心有余悸,她說,要不是有于觀國在,我一個女人面對這種事,嚇也要嚇個半死,更不用說送老人去醫(yī)院了。有了于觀國,遇事有個商議,她和孩子也不再擔驚受怕了。
溫桂仙(左一)和丈夫于觀國在一起勞動。來源:昌樂縣文明辦
家里有兩個婆婆和一兒一女需要照顧,溫桂仙沒有時間出去打工,有空只能干點地里的零活,家里所有的花銷只能靠于觀國一個人在外打工,補貼家用,日子雖然艱苦,但也慢慢平靜下來。閑聊中,溫桂仙不止一次地說,真的是三生有幸,碰上了于觀國這個好人。
(稿件文字來源:山東省文明辦 圖片來源:昌樂縣文明辦)
編輯點評
溫桂仙用瘦弱肩膀扛起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面對責任,她沒有逃避。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帶著沒有血緣關系的婆婆和侄女改嫁,面對困難,她咬牙堅持。在她的身上,有著中國農民的淳樸善良,散發(fā)著這個時代崇德向善的道德光芒,她的事跡彰顯著人間的大愛,她的遭遇告訴我們:好人會有好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