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他指出,廣大青年抓學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特別是要克服浮躁之氣,靜下來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
“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如果說理想信念決定著人生方向和生命寬度,那么勤學則決定了事業(yè)成敗和生命長度。沒有理想信念,會導致精神“缺鈣”;沒有勤學敏思,同樣會得“空心病”。民族危亡之際,一代青年發(fā)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吶喊;陣陣炮彈轟鳴中,西南聯大的莘莘學子卻屢攀學術高峰……沒有哪一代青年的夢想不是從學習開始的,也沒有哪一個青春不是靠奮斗成就的。越是艱巨的任務、越是嚴峻的挑戰(zhàn),越能激發(fā)出青年窮山距海的勇毅和無悔青春的熱情。
青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廣大青年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精神,勇于開拓實踐,勇于探索真理,養(yǎng)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一定會終身受用。
與現實社會短兵相接的青年一代,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但理想的種子,只能蘊藏在現實的土壤中,只能收獲在辛勤的耕耘后。當代青年要處優(yōu)而不養(yǎng)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頭腦的充實和精神的強大,將點燃更閃耀的青春,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與互聯網共同成長的青年一代,有著更豐富的知識和更鮮明的個性。蓬勃發(fā)展的知識經濟、不斷更新迭代的共享平臺和更為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為青年學習知識提供了更多入口和可能性,為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這是最好的時代,青年當有大作為、大發(fā)展。但知識更新速度、創(chuàng)新競爭程度,不同文明交匯交融的深度前所未有,這也為青年的學習和奮發(fā)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題和挑戰(zhàn)。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勤于學習、勇于擔當、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的中國青年,必能書寫精彩人生,勇擔歷史責任,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