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學雷鋒日”臨近,各種好人好事的活動多了起來。每到學雷鋒時,大家也都在呼吁不要一陣風,希望當好人做好事能做到“長”和“常”,其實,集中學雷鋒的日子之余,我們的好人好事也是一直不間斷,但是雷鋒精神如何內化為更多的人自覺,還是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對于很多人來說,做一次好事不難,難就難在一輩子都在做好事。那么怎樣才能讓做好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慣性?看看活躍在社區(qū)里的“老雷鋒”們,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到天天都是“3·5”,共性的一點就是,在他們心里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把幫助別人當成快樂的事,而且在幫助別人中體驗著快樂,這種心態(tài)、這種感覺,是自發(fā)支撐起好人善舉的原動力。
境界到了,行動自然水到渠成??雌饋恚_到這種精神的高境界有點難,可能人與人之間本身存在境界的差距,但是除了道德稟賦差距之外,幫助別人的快樂感也需要外在激發(fā),把原始的善釋放出來,把幫助別人的快樂感催化出來。盡管,當好人做好事不需要回報,但對行善者的尊重、認可是體驗快樂的源泉?,F(xiàn)實確實會多多少少存在這樣的尷尬:自己的一個舉手之勞可能換來的是別人的無動于衷,受愛心資助的人被曝缺乏愛心或不懂感恩,扶跌倒老人甚至會被訛上,如此等等。這些不對等甚至存在的風險,直接消解的是原本的滿腔熱血。
如何讓雷鋒精神在孩子心中自然開花,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是關鍵。這一方面,要大力弘揚這種助人快樂的精神,真實呈現(xiàn)“老雷鋒”們幫助別人中的快樂;另一方面就是盡量要掃清助人但得不到快樂體驗的各種障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