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動物園每年入園人數(shù)900萬人,日均最高達20萬人的龐大數(shù)字背后,“零事故”這個數(shù)據(jù)的確讓人不可思議。李金生做了25年的保衛(wèi)科科長,他是如何做到“零事故”的?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見到了李金生。采訪中,我感受到任職動物園保安科長25年的李金生對于安全,似乎有一種特有的敏感,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預判存在的危險,而他的這種敏感,一次次將重大隱患消弭于萌芽中。
如何讓每位員工都能主動接受安全意識呢?這就是他每周都給大家上的與眾不同的安全例會課。這也是采訪中我感觸最深的一部分內容。在開安全例會的時候,他能用新鮮、有趣的內容,讓手機不離手的職工放下手機、從內心里接受安全知識。
比如,在例會上,李金生最愛講的就是汶川地震“最牛校長”葉志平的故事。葉志平日常注重對孩子們進行緊急疏散演習,在地震發(fā)生之時,全校22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有序撤離到廣場,無一人受傷。這個故事是想讓他們認識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十年前,一名飼養(yǎng)員中午去食堂吃飯,沒有鎖休息室的大門,而休息室與動物后臺是相連的。正在進行巡檢的李金生發(fā)現(xiàn)以后處罰了沒有鎖門的員工。這名員工認為他飼養(yǎng)的動物完全沒有攻擊性,覺得冤枉的他對李金生心存不滿,再也不理他了。沒曾想,在此后的一次拓展培訓后,這位職工深切體會到,自己無意識的舉動也許就是事故隱患的成因,他主動找到李金生,為十年前的事情道歉,并鄭重地做出承諾,以后一定會及時安全落鎖。
幾十年鉆研安全防護的李金生想要達到的目標是,讓職工們從關注安全、了解安全,到敬畏安全。他認為,做到了這一點,才能離安全越來越近,離危險越來越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