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歷經(jīng)風(fēng)雨后漸漸的便有了一顆禪心,安于平凡度日,接受生活的悲與喜,不時的觀望內(nèi)心,當(dāng)光陰在臉上刻下條條印記,那因善念而撫平的心的褶皺,有了光澤和樸素的質(zhì)感,對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的人和被人傷害過的痛,慢慢在光陰中釋懷;千年不過剎那間,世上的恩怨情仇,放下了再看,只是浮世云煙而已。
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的每日都如一場劇,眾生穿梭其中,忙碌的編排自己的戲份,有悲喜,有聚散,唯獨在獨自面對內(nèi)心的時刻,才可以暫時卸下面具,所以世人皆苦,在這世情江湖,若不修心修性,就永遠(yuǎn)不能清醒自知,也不能心安自得。
佛心佛性,在眾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解讀,用一顆俗世的心禮佛,難免執(zhí)著于一個求字,求世間不得便會痛苦懷疑;用一顆出離心禮佛,才能漸漸放下執(zhí)念,沐浴洗禮佛的靈性和慈悲,這樣的意境何其難,洗去浮塵,開出菩提心,有人需要一世又一世,而有人或許只是一念間便可在心中綻放如蓮。
《心經(jīng)》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
修行終成大自在的人,會拋卻雜念,不做偷心人,亦不再有偏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有聚必有散,花開有榮必有枯萎時,萬物生滅,兼有定數(shù),世事無常不過如此。
總是想:佛到底在哪里?要如何修行才更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