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親友之間,你來我往,增進感情無可厚非。但是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不得不多一份警覺,警惕“人情往來”中的陷阱。
剖析各類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發(fā)現,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陷入腐敗的泥潭,根子上是自身意志不強、作風發(fā)生蛻變。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人走上腐敗之路的重要起點,就是抹不開人情面子、抵擋不住人情的攻勢。
盤點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不少官員的貪腐之路都起于變了味的“人情往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綠化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振華樂于交朋友、拉關系,隨著職務不斷提升,他開始靠人脈關系為他人辦事,謀取利益;浙江省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委書記金俊杰在懺悔中說,是交友不慎給了自己“致命一擊”……這些變味的人情害人害己,誤國傷民,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黨員干部也是普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可能不講人情。但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身份地位特殊,講人情不能徇私情,重感情不能不講原則。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些人之所以打著“人情往來”的旗號來拉攏、腐蝕,無非是看中了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利用權錢交易為自己謀好處。“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如果哪天官員手中的權力“大廈將傾”,這些“朋友”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潔是為官的第一要求,而要做到廉潔為公,就要正確面對人情關。領導干部職位越高、權力越大,礙于情面的機會也就越多。“人情得足,苦于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面對親情、友情,能否鐵面無私、不礙情面,劃清“公與私”“人情與原則”的界限,直接考驗著領導干部的黨性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黨員干部理應如此。
黨員干部在面對“人之常情”時,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打好“預防針”、涂好“防腐劑”,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時刻不忘繃緊“廉潔”這根弦,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到不為親情所累,不為友情所惑,不為私情所困,從而抵住“糖衣炮彈”的誘惑,守住廉潔自律的陣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