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社會上引發(fā)熱議。從蘇榮、白恩培,到周本順、李春城,這些曾經(jīng)的高級干部墮落成為腐敗分子,一個具有共性的原因,就是隨著權力的變大而放棄了為官從政的敬畏之心。
“天下之事,成于懼而敗于忽。”梳理近年來一些落馬貪官的軌跡,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在踏上從政之路時往往都能奮發(fā)進取、清正廉潔,有的甚至嫉貪如仇。但隨著職務的升遷和不良風氣的侵蝕,他們慢慢放棄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變成了自己當初鄙夷的人。慘痛的教育警示我們,只有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
敬畏之光,燭幽以明。保持敬畏之心,歷來是立身處世的“清醒劑”。“敬”體現(xiàn)的是一種價值追求與人生態(tài)度,“畏”則展現(xiàn)出人們的自我警醒和憂患意識。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職務越高責任就越重,就越要時刻加強黨性修養(yǎng),時刻對黨紀國法保持敬畏之心。“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想到頭上的“緊箍咒”,才能打造“金剛不壞之身”,使自己拒腐不沾、百毒不侵。
習主席指出:“領導干部工作上要大膽,用權上則要謹慎,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自覺接受紀律和法律的約束。”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從心底里把黨紀國法當成高壓線、警戒線,恪守為政之德,增強思想定力,對違規(guī)違紀行為“零容忍”,才能真正守住底線,真正做到心有戒、言有忌、行有止,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浩然正氣。
(作者單位:武警桂林市支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