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剛過,北京氣溫很低,但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的群眾熱情不減。據(jù)軍事博物館統(tǒng)計,截至10月9日,主題展覽共接待12.8萬余名觀眾。
10日一早,外賓參觀專場的觀眾已經(jīng)在軍事博物館西北門排起了長隊,103位駐華商務機構代表、外國專家以及163位駐華使節(jié)整齊肅穆地走入展覽館。
不同的膚色,同樣的專注,所有的外賓都在聆聽介紹,一邊用手機拍照,一邊就沒聽懂的內(nèi)容輕聲詢問。
來自土耳其的大學生希望,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希望是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他在《最后一次黨費》的雕塑前久久佇立。雪堆里,手中緊握著黨證和銀元的胳膊向上高舉,他很受震撼:“這樣的忠誠令人感動。”
“長征是全人類的偉大成就!” 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參觀完展覽后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紅軍戰(zhàn)士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戰(zhàn)勝了人世間難以想象的千難萬險。
清華大學12位外國專家參觀了展覽。“專家們十分踴躍,有一些因為今天有課沒能參加,都強烈要求再組織一次。”帶隊的王珍時告訴記者。
馬克西姆·海曼德是清華大學外語學院的法語老師,他站在《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油畫前說:“紅軍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是長征勝利的最大保障。”雖然漢語還很生疏,但馬克西姆字正腔圓地給記者念了一個他十分喜歡的詞:“不忘初心。”作為“千人計劃”學者,塞西莉亞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她準備借幾本長征的英文書籍,系統(tǒng)地了解下這一偉大歷程,“我們需要了解長征,這是中國人的偉大成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