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忽聞一閨蜜說起“十一”長假后,上級部門要去她們單位檢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情況。她忙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寫匯報、印資料,好幾天加班加點,總算整理出了滿滿一桌檔案臺賬,還洋洋得意地朋友圈了一把。看了材料名錄,我心中卻甚是不解,不少內(nèi)容本可以合并同類項,何苦浪費這么多文件盒?可好友卻笑道,“你不懂,要的就是這壯觀的‘眼球效應(yīng)’”。
聽聞此言,我不禁啞然。“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后,深化黨內(nèi)教育的一次重要實踐。不論是“學”還是“做”,都更加強調(diào)篤行實干,目的就是要取得“進一步整改、深一步落實”的效果。若還與以往一般,為了應(yīng)付上級要求而搭臺子、擺場子、做樣子,即使看起來再美,恐怕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僅犯了形式主義的老毛病,給督導(dǎo)檢查的效果打折不說,更會與“兩學一做”的初衷背道而馳。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dǎo),認識上不到位,行動就會出現(xiàn)偏差。學習教育開展的這大半年來,一些黨組織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在“學”上求創(chuàng)新,在“做”上尋突破,雖然一時轟轟烈烈,吸引了不少眼球,但要問真正學到了什么、做到了哪些,恐怕仍是白紙一張。喧囂過后,留下的只有自己的滿身疲憊和群眾的冷眼罵名。
花架子擺不長久,空架子立不穩(wěn)當。當前,黨員在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等方面發(fā)生的一些不良傾向,是在改革開放、思潮碰撞中暗暗滋生、悄悄蔓延而來的,拔苗除根之勢雖厲,也絕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兩學一做”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實打?qū)嵉某志脩?zhàn),越是進入到后期,越要有求真的精神和篤實的定力,把黨的思想建設(shè)抓在日常、嚴在經(jīng)常。畢竟,學習教育成效如何,領(lǐng)導(dǎo)匯報說了不算、檔案材料說了不算,關(guān)鍵要看“三會一課”的制度有沒有得到落實,組織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的傾向有沒有得到改善,一些黨員黨性意識弱化、宗旨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渙散等問題有沒有真正解決。切不可以為,督導(dǎo)檢查是給“兩學一做”劃了一個段落,只要“包裝到位、粉飾得當”便再無后顧之憂。殊不知,越是有這種應(yīng)付過關(guān)的心理,越是過不了學深做實的“真關(guān)”。
大美無言,貴在真實。“兩學一做”的過程,本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興利除弊、重塑信仰的過程。不怕它暫時存在不到位、不足夠的地方,就怕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只有拋開那些“看起來很美”的空殼,真正學到深處、行到實處,學習教育凈化思想、滌蕩心靈、轉(zhuǎn)變作風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出應(yīng)有的效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