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共和國將迎來第三個烈士紀念日。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2014年8月,歷史記憶和時代要求進行了一個莊重的對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確定9月30日這一天為烈士紀念日。這是一個以國家名義銘記對英雄烈士的虔誠禮敬,是一個以國家立場表達捍衛(wèi)和平正義的莊嚴宣示。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英雄烈士長眠地下,英魂信仰高聳入云。人民英雄紀念碑傲然屹立,直指蒼穹,在初日湛藍的天空下訴說著歷史,見證著一個古老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不朽傳奇。對英雄烈士的態(tài)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追尋一個個烈士,就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必然是更有希望、更能贏得尊重的民族。
“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大江大海、浪奔浪涌。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史,英雄輩出,燦若群星。從古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近代“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的孫中山等等,英雄先烈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國家危急、民族危難之際,英雄的中華兒女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情懷,留下“魂魄毅兮為鬼雄”的不朽篇章,寫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史詩,守衛(wèi)了家國,鑄就了魂魄,宣示著一個民族的血性與尊嚴。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抗爭史,就是一部英雄輩出的精神詩。
英雄烈士的根脈,是中華文化一如既往的溫潤澆灌,激蕩了初衷不改的熱血衷腸;英雄烈士的源頭,是民族解放微兮蒼茫的星星之火,聚集了溫暖燎原的力量;英雄烈士的表情,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艱苦卓絕的激情歲月。禮敬英雄烈士,是一個關于陣地、關于堅守、關于信仰的角逐較量。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大行調侃、抹黑、詆毀英雄之實,娛樂惡搞至上、“標題黨”橫行、質疑無底線,盲目跟風走……歷史虛無主義之風所到之處,無不留下顛覆英雄、消解崇高、解構歷史的痕跡。
魯迅先生指出,一個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個有了偉大人物出現(xiàn)卻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奴隸之邦。“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zhàn)袍”。千萬英烈,夯實共和國大廈的堅實基座;無數(shù)英魂,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緬懷英雄烈士功績,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越是價值多元,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霧重重,越要高擎信念火炬,烈士精神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鈣質。
紅槍白馬女英雄趙一曼寫給孩子的信,今天讀來依然催人淚下:“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趙一曼不僅希望孩子會記住作為母親的她,更是在向孩子傳遞家國的情懷。孩子肯定會記住她的名子,也會記住像趙一曼這樣千千萬萬的英烈,祖國也會記住,人民也會記住,歷史也必將銘記!
習主席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模范,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在國家第三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有必要思考一個時代命題:我們從哪里來,為什么出發(fā)?要到哪里去?回答或許是也應該是:我們浴血榮光而來,我們將魂歸民族復興而去。我們血脈的源頭是犧牲奉獻,我們精神的歸宿是讓高尚的人們流下熱淚。我們相信,每一次烈士紀念日的到來,都是一次神圣的悼念,一次記憶的喚醒,一次靈魂的洗禮,更是一種價值的建構。
祖國的生日快到了。卻顧所來徑,豪情滿胸懷。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里,并非每一代人都被賦予偉大的使命,我們適逢其時。強國強軍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奮斗的重任在肩,復興的夢想在前。中國軍人,請禮敬我們的英雄烈士,駐守好紅色江山,將來,我們就一定能享受到被下一代人致敬的無上榮光。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