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已有些時日了,在全黨上下掀起了熱潮,取得了成果。黨員干部轉(zhuǎn)變作風,出現(xiàn)了全新的工作局面。然而,也不可否認,有的地方開展的“兩學一做”活動,任然存在形式主義。
在閑聊中,不少的公務員朋友就感嘆:軟件資料太多了!……一天到晚忙得暈頭轉(zhuǎn)向,還看不到效果,更不要說“接地氣”了。某領導在與別的單位交叉檢查中,所收獲的經(jīng)驗就是:以后要轉(zhuǎn)變觀念,首先一定要把資料弄好!
的確,“轉(zhuǎn)變觀念”是踐行“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所必須的,但從什么觀念轉(zhuǎn)向什么觀念就值得推敲了。很顯然,這里的“轉(zhuǎn)變”,就是要從浮躁的形式主義轉(zhuǎn)向務實的工作,從不接地氣的埋頭搞資料轉(zhuǎn)向“田間地頭”,與百姓“零距離”接觸。這倒好,通過“交叉檢查”,學來的“經(jīng)驗”就是要把工作重心轉(zhuǎn)到“整資料”上來,豈不與黨中央要求的“三嚴三實”“兩學一做”背道而馳了嗎?
大約在去年,曾“火”過一份踐行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的登記表,填表人在填好前面的欄目后,在“存在的問題”一欄寫道:形式主義嚴重,比如填寫這張表的前面幾欄,全都是形式罷了!這雖是網(wǎng)友的調(diào)侃,但也能折射出很多地方黨政部門的“通病”。上面要檢查“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的踐行情況,就是來看看開了幾次動員會,看了多少教育片,寫了多少“心得體會”,有沒有計劃、總結(jié)……一句話,就是看看資料是否“多而整齊”。
這樣,有些愛鉆空子的人就得出了“經(jīng)驗”:會可不開,記錄一定寫;話可不講,筆記一定記;事可以不干,計劃總結(jié)要漂亮……如此一來,完全可能出現(xiàn)“反對形式主義”工作開展情況的資料一大堆的荒唐事情。
其實,一個地方黨政部門,工作是否落到實處,群眾是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資料整得再好,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還有多大的意義?特別是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共享”的資料實在太多,只要愿意去“整”,誰都可以搞出一大摞來。堆得高也好,碼得“整齊”也罷,總之沒有多少含金量,擱置一段時間就當垃圾處理了。
當然,各部門應該具備的基本“軟件資料”還是不能少的,只是我們的監(jiān)督、檢查的重心不能放在“資料”上。如果基本資料都弄不整齊,也不能說明工作就干得好;但光是資料的整齊,更不能說明工作干得好。如果真正務實的工作,其實是看得到、聽得到的。倘若地方黨政部門確實給老百姓辦了實事,那良好的“口碑”勝過再多再整齊的資料。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資料整理得又多又整齊,只能說明這一塊的工作出色,但整個的“兩學一做”,不管是監(jiān)督檢查,還是資料收集,最終的落腳點還不是群眾的實惠問題。所以,“資料整齊”并不難,難就難在怎樣才能得到群眾真心的點贊,才能“做”到人民群眾滿意的“合格黨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