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 />
導讀:
說起兒福院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房山區(qū)兒童福利院卻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在這家兒福院中,所有被收留的孩子們被分配到院里不同的家庭,真正意義上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一個不一樣的溫暖家庭。而樊斌,兒福院的副院長,正是其中一個家庭的爸爸。從最初來到兒福院做食堂的后勤領導,到如今照顧孩子們的爸爸,樊斌的轉變源自內心對孩子們的愛。這里的孩子極為特殊,從身體到智力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問題,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大的心愿便是有完整的家庭。樊斌也正是從大孩子身上認識到了這一點,由于缺少父母和家庭的關愛,影響了很多院里長大的孩子們后來的情感發(fā)展。如何讓百余位小孩子轉變這種狀態(tài)?房山區(qū)兒童福利院開始了和其他的兒童福利機構不一樣的安排,把員工和孩子分成了幾個家庭, 每個家庭里有5到8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員工扮演父母,分配到一個家庭的孤兒則是孩子,本身是父母的員工對于隔壁家庭的孩子而言就是叔叔阿姨,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僅有了爸爸媽媽,還有了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生活方式完全和普通家庭一樣。樊斌也自此以父親的角色和責任,陪伴著這些特殊的兒女。在樊斌和眾多兒福院員工的努力下,這些特殊的孩子得到了一個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也因此,不斷地走出兒福院邁進社會,成為貢獻社會的一員。【詳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