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3000年前,我們的先民怎樣戰(zhàn)勝了末日危機?西晉的腐敗奢靡到了怎樣讓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詭異的鏡子為何成為宋代以文立國的起點?一本失傳已久的明代奇書怎樣回歸祖國?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讓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讀物——《中國故事:中華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黨95周年之際,經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權,宣講家網自7月1日起連載《中國故事:中華文明五千年》,以饗讀者。
喜的見證
導讀:如何治理統(tǒng)一的大國,是東西方不約而同遇到的大難題。秦朝的辦法是廢分封、置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貨幣,等等。
公元前 221 年,剛剛統(tǒng)一天下的秦王自稱“始皇帝”,召集群臣討論全國的行政體制。經過熱烈的商討,文武大臣基本形成了兩種觀點。以丞相為首的多數大臣認為,秦朝應該承襲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度,把皇子們分封到各地為王。理由是那些被消滅的諸侯國,特別是燕國、齊國和楚國,離咸陽比較遠,如果不分封子弟到這些地方為王,就無法保證當地的穩(wěn)定。
然而,掌管刑獄的廷尉李斯提出了反對意見,主張廢分封而置郡縣。他說,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封的子弟及同姓甚多,但后來都日漸疏遠,甚至像冤家對頭一樣相互征伐誅殺,連天子都制止不了。如今天下統(tǒng)一,如果設立郡縣,由中央統(tǒng)一管理,更能保持穩(wěn)定。
分封,是周朝大力推行的一種治理體制。周武王把王城及其附近以外的土地,分封給同姓子弟和異姓諸侯,希望他們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并憑借與天子的血親關系共同治理國家。周武王時期,分封的王國多達 71 個。
不過,隨著周朝的日漸衰敗,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開始探索新的治理辦法,郡縣制應運而生。這種由郡、縣、鄉(xiāng)、里構成的政治體制,與分封制明顯不同。郡縣必須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監(jiān)督,郡守和縣令都由朝廷任免,而不能像封國的君位和貴族的職位那樣世襲。
圖 5-7 秦朝疆域及部分郡級駐所示意圖
秦始皇非常贊同李斯的主張。他說,過去天下之所以出現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諸侯王的存在?,F在如果又分封諸侯,就等于埋下分裂和戰(zhàn)爭的種子,國家和人民休想安寧。于是,秦朝把天下分為 36 個郡。后來,隨著邊遠地區(qū)的開拓和郡轄范圍的調整, 秦朝又增設了許多個郡, 最多時曾達到48個。(圖 5-7)
“郡縣治,天下安。”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郡縣制逐步成為中國治國理政的一種基本制度,沿襲至今。
喜擔任的“令史”,就是郡縣制中的一個職位,主要協(xié)助縣令等朝廷命官辦理縣廷各項事務,聯(lián)系鄉(xiāng)、亭、里等基層組織。雖然地位不高、俸祿只有百石以下,但喜的工作卻千頭萬緒、復雜繁重,協(xié)助修建馳道就是其中一項。
郡縣制確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國范圍內修建馳道。這種道路與一般道路不同,它要求路寬,筑土厚實,并打入鐵樁加固,道旁每隔 3 丈(約今 7 米)種一棵青松。
喜協(xié)助修建的正是從咸陽出發(fā)向正南方向拓展的一條馳道。自接受任務以來,他顧不得在家陪伴剛出生的取名為穿耳的兒子,馬不停蹄地趕到縣廷聯(lián)系款項,到鄉(xiāng)、里安排勞力,還要到建設工地察看工程進展。
農歷八月以來, 喜一天都沒有休息, 每天在縣廷、 鄉(xiāng)和工地之間穿梭。 半年后,馳道的建設終于走上了正軌,有的路段已經修建得有模有樣了。看著堅實牢固的馳道,喜感慨萬千。聽說除了自己協(xié)助修建的正南方向的馳道,全國還以咸陽為中心在西、北、東和東南四個方向修建馳道。
喜不明白,朝廷為什么要修建這么多馳道。有人說是為了打通因六國的分隔而阻斷的交通,有人說是為了更好地治理統(tǒng)一的大國,還有人說是為了皇帝巡視全國而專用。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喜決定趕快回一趟家,看一看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因為有消息說,朝廷還要修建直道。
與馳道不同,直道要求路線直、距離近、通行快速。從公元前 212 年開始,秦朝在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到甘泉宮之間平山填谷,修建直道,全長1800 里。
在森林和植被的覆蓋下,從陜西旬邑縣石門關一直到黃陵縣上畛(zhěn)子,直道的遺跡基本完好,全長大約 100 千米,寬約 30 米。
如何治理統(tǒng)一的大國,秦朝除了建設交通設施,還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甚至把馬車的軌距也進行了統(tǒng)一。
當然,秦朝也制定了統(tǒng)一的法律。
圖 5-8 秦代《秦律十八種》竹簡
1975 年,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了 1155枚竹簡,另有殘片 80 枚。(圖 5-8)這些竹簡,多數內容是秦朝的法律文書,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有農田墾種、山林保護、牲畜飼養(yǎng)、貨幣流通、 糧食管理, 有徭役征發(fā)、 軍爵賞賜、官吏任用、刑徒使用,甚至包括游士限制,近乎煩瑣。
按照秦律,每年農歷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都要對耕牛進行評比,滿一年, 還要在正月進行大考核。 成績好的, 相關官吏可以得到一壺酒、 十條干肉的賞賜,養(yǎng)牛者也能夠被免除一次更役(秦徭役制度);如果成績不好,相關官吏就會被申斥,養(yǎng)牛者要被罰;而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圍每減小一寸,就要鞭打耕田人 10 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