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3000年前,我們的先民怎樣戰(zhàn)勝了末日危機?西晉的腐敗奢靡到了怎樣讓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詭異的鏡子為何成為宋代以文立國的起點?一本失傳已久的明代奇書怎樣回歸祖國?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讓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讀物——《中國故事:中華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黨95周年之際,經(jīng)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權(quán),宣講家網(wǎng)自7月1日起連載《中國故事:中華文明五千年》,以饗讀者。
玫瑰華夏
導讀:玫瑰源于中國,后來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歐洲。這種美麗的花朵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蘊含著堅韌的絕代風華。
華山腳下的陜西華縣泉護村出土了一件彩陶。上面由圓點、直線、幾何紋、渦紋等組成了絢麗的玫瑰花圖案。玫瑰源于中國,后來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歐洲。這種美麗的花朵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蘊含著堅韌的絕代風華。這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典型器物??脊艑W家蘇秉琦認為,華夏的“華”,華山的“華”很可能就是來自于“花”。
創(chuàng)造這些彩陶的可能是一個崇拜花的集團,是他們建立了最初的中國。
廟底溝類型也許就是黃帝部落所創(chuàng)立的。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這種玫瑰花圖案在這一時期迅速擴散。 以豫西、 晉南為中心區(qū)域, 分布范圍東至豫東, 西達甘肅東部,南抵湖北北部,北及內(nèi)蒙古長城地帶。有專家認為,這正對應著炎黃時代的大致地理范圍和時空框架。
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東北方向的不遠處,有一片褐紅色的山巒,當?shù)厝朔Q它為“烏蘭哈達”,也就是紅山。這片無語的山巒下面,也許埋藏著中華文明起源的秘密。
圖 1-8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
從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一件又一件文物在這里被發(fā)掘出來,精美的玉雕龍、玉豬龍(圖 1-8)以及女神廟、金字塔式的積石冢群等證明這里在 5500多年前曾經(jīng)是一個繁華的古國。
一座5000多年前的墓葬尤其引起人們的關注。墓主是一個老年男性,頭向東。他的隨葬玉器并不多,只有 7 件: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鐲各一件,玉璧和玉龜各一對。
這幾件玉器有什么神奇之處呢?
考古專家認為,這幾件玉器證明墓主是一個王。墓的主人雙手各握一玉龜,旨在祈福增壽,此玉龜,非至尊王者不可僭越使用。黃帝號軒轅,郭沫若曾考證軒轅即天黿(yuá n),也就是一種大龜。黃帝部族還以云為圖騰,神秘老人的胸前恰恰擺放著勾云形玉佩。這些能否證明墓主與黃帝有什么聯(lián)系呢?
迄今為止,考古還沒能確證黃帝的蹤跡。
從 6000 多年前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如滿天星斗,又如重瓣花朵,一個又一個人類的聚落從蠻荒開始走向文明。以中原為主體,文化共同體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漸漸地,最初的中國出現(xiàn)了。
當古埃及人在尼羅河畔建造金字塔的時候,繼中國北部的紅山古國之后,南方的人們在太湖南岸建造了一座偉大的城池,這就是良渚古城。這是那個時期中國最大的一座城市。
良渚人用火將山崖烤燙,然后潑上水。大石塊冒著熱氣滾落下來。他們用船將石塊運到河邊的軟泥里,打下城墻的基礎。然后,一層泥、一層沙,夯筑嚴實,建成了一座約 290 萬平方米的古城,這相當于 4 個紫禁城的面積。城墻厚達 50多米,超過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的寬度。古城外郭約 800 萬平方米,城中心是總面積約 30 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宮殿基址。據(jù)估算,這里的工程需要 1000 個青壯勞力連續(xù)干 30 年才能完成。
但是,紅山古國巨大的女神廟、祭壇,良渚古國高聳的祭祀臺漸漸荒蕪了。這些燦爛的文化逐漸湮滅在歷史長河中。有人說是因為自然災害,有人說是因為戰(zhàn)爭或者內(nèi)亂。更多的人認為,是因為他們將過多的精力投向了對神的祭祀,而耗盡了社會資源。
圖 1-9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地區(qū)的王權(quán)模式。考古發(fā)現(xiàn),紅山、良渚古國的墓葬中有大量精美的玉器。(圖 1-9)而在中原地區(qū)首領高大的墓里,通常只有幾件簡單的陶器,而且,貴族和平民的墓室也沒有分區(qū)。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寫道:“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fā)源地。”
在這些文明發(fā)源地里,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是最少的,因而也是個性最為突出的。 其中之一就是, 在中華文明最終選擇的文明模式里, 王權(quán)而不是神權(quán),人而不是神,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這是一種獨特的道路選擇。
中華文明沒有埃及宏偉的金字塔,沒有巴比倫輝煌的空中花園,然而卻有著人的質(zhì)樸,以及尊者的自我抑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