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學與“兩學一做”的學有什么關系?論語第一章第一條:“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即要學新的,習舊的。工作之余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習系列講話精神、讀一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兩學一做”也是解決這個問題。學而時習之,習之,一是復習,二是練習。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不僅要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對舊的東西也要時常的溫故,因為溫故方能知新,不斷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道理越悟越深、越悟越廣,而后融會貫通這些所學、所悟、所感,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和學習工作中,這樣我們會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具有先進性。用黨章黨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測評自身的品行道德和作風形象,用學來引導自己的做,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學的態(tài)度,立志
孔子在《為政第二》中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有很多含義在里面。第一個是學習一定要先立志。第二個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能知少而足,不能求學久了久疲倦,沒恒心。這個“立”是屹立不搖,不能遇到逆境就退縮,遇到順境就貪著。志于學,學什么?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學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那我們要反思什么,我們三十才學,我們只有比孔夫子更用心才能趕得上呀。“三十而立”,在一切境界當中不被誘惑,立得住腳跟,立得住德行。“四十而不惑”,在一切境界中無可無不可,可以因人因事因地靈活地運用這些學問,可以通權達變。“五十知天命”,知道自己這一生對于整個民族的使命。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更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而完成自己的使命。
學的態(tài)度,主動
《衛(wèi)靈公第十五》當中講“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如之何”是怎么辦的意思,一個人遇到挑戰(zhàn)了,他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做,不主動想辦法解決,那別人也很難幫得上忙了。在“兩學一做”中亦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動學習,那么自己很難在此次活動中受益,同時此次活動的要求亦無法圓滿完成,更難說指導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學的態(tài)度,格物
格物很重要,《大學》當中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就是大根大本,格除物欲。這點也正是中央“八項規(guī)定”想要傳達的思想。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而且欲是深淵,不可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我們必須時刻保持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良好的生活作風才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黨員。
學的態(tài)度,力行
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我們學之后,重要的是落實到內心去腳踏實地的做,時時保持,不斷練習實踐,你真正去做了,你的喜悅感就來了,你對人有禮有敬,露出燦爛的微笑,跟人家問早上好,對方很歡喜,你呢?你也很歡喜呀,所以,一旦你真正做了,滋潤的是自己的心田。我們學不僅僅是苦痛的死學,而是學以致用,越學越幸福,越學越愉悅。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目標,有要求,有組織,有遠見,不是黨中央腦熱沖動的政治產物,黨員要端正態(tài)度把自己擺進去,把“受之于黨”作為黨建工作與黨性修養(yǎng)的指南,自覺吾省吾身。“兩學一做”不是念念文件,喊喊號子,做做樣子,我們應深刻領悟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汲取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牢記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全黨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保持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非常及時,非常必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