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前態(tài)勢
1938年3月18日,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后,當晚攻占臨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于20日攻占韓莊,企圖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運河沿線的我第52軍鄭洞國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lián)隊沿臨趙(墩)鐵路于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城,矛頭直指臺兒莊。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guān)于臺兒莊戰(zhàn)役的意圖和部署是,以擅長固守的原西北軍孫連仲部防守臺兒莊運河一線,一方面防堵日軍進窺徐州,一方面將驕狂冒進的磯谷師團吸引到嶧縣南部地區(qū),而后以隱藏于嶧縣東北山區(qū)的湯恩伯第20軍團拊敵側(cè)背,加以聚殲。日軍的作戰(zhàn)意圖是:“確保韓莊、臺兒莊一線,并警備臨城、嶧縣,同時用盡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擊,協(xié)助第5師團戰(zhàn)斗。”
二、臺兒莊外圍戰(zhàn)
為誘敵深入,3月23日,第31師劉蘭齋連長率騎兵連從臺兒莊出發(fā),向嶧縣方向搜索前進,91旅旅長乜子彬率183團跟進,在嶧縣城南20里康莊與日軍遭遇。臺兒莊地區(qū)戰(zhàn)斗正式打響,我軍馬隊為誘敵深入邊打邊撤,3月24日,日軍逼近臺兒莊開始向臺兒莊地區(qū)大舉進攻。
日軍在臺兒莊北五里劉家湖村設(shè)有炮兵陣地,排列10門大炮,向臺兒莊猛轟。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lǐng)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顆手榴彈,殺入敵人炮兵陣地,砍得敵人無法招架,棄炮而逃。當時臺兒莊戰(zhàn)場上流傳著:“活張飛大鬧劉家湖的佳話”。
三、北門爭奪戰(zhàn)
3月24日,日軍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堅守臺兒莊北門的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姜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并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1營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幾乎全犧牲在臺兒莊北門。王震團長也親自架起機槍向城外日軍掃射,當晚,日軍200人突破小北門,躲進小北門附近的泰山廟,王震團長親率將士圍攻泰山廟之敵,終將其消滅。
四、慘烈的巷戰(zhàn)
3月27日,得到增援后的日軍對臺兒莊城發(fā)動第3次攻擊。日軍炮轟臺兒莊圍墻,北城墻被炸塌,小北門亦被毀,守衛(wèi)小北門的181團3營官兵犧牲殆盡,300多日軍突入城內(nèi),慘烈的巷戰(zhàn)開始
五、臺兒莊反擊戰(zhàn)
4月6日,李宗仁趕到臺兒莊附近,親自指揮部隊進行全線反擊,4月7日凌晨1時,我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臺兒莊及其附近地區(qū)大舉反攻。
臺兒莊戰(zhàn)役,歷經(jīng)月余,我軍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汽車11輛,大小戰(zhàn)車8輛,輕重機槍1000余挺,步槍10000余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