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像(資料圖)
我的未婚妻,原本就是我的表姐,比我大三個月,我們的感情極好,可惜她過早死去。她叫謝舜華,堯舜的舜,中華的華……我由日本回來,本想回內(nèi)江祭吊盡心,可是正逢張勛在鬧復辟,兵荒馬亂,我回不了四川,家兄又命我回日本,那年我二十歲。我二十一歲(一九二零年)由日本回來,當時我確實有過念頭,今生不愿結婚了。
我家里信奉天主教,但我對佛學很有興趣……
我當初決心要做和尚,是在松江的禪定寺,主持是逸琳法師,“大千”就是逸琳老方丈為我取的法名。起初,我完全根據(jù)佛經(jīng),崇奉釋迦牟尼的方式:“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當時佛門中聲望最高的,是寧波觀宗寺的諦閑老法師,我決定到寧波去求見諦閑老法師。我由松江募化到了寧波,觀宗寺的知客僧對我這個野和尚閉門不納。我回到小客棧去想辦法,就寫了一封信給諦閑法師。據(jù)說諦閑老法師正在閉關,外人見不到。我這封信發(fā)生了效果,老法師回信叫我去見他。觀宗寺的知客僧一見是我,大不高興,報我這個野和尚不知趣,又來找麻煩。我笑著告訴他,這一次是你們老方丈請我來的,直到出示了諦閑法師信,他才無話可說,讓我進門。
諦閑法師讓我去,是看了我的信,認為字里行間頗有靈性。我與老法師天天論道,聽他談經(jīng)說法。我雖說原本是去觀宗寺求戒的,但臨到要燒戒時我又懷疑了。
我與老法師辯論,我說佛教原沒有燒戒這個規(guī)矩,由印度傳入中國初期,也不興燒戒。燒戒是梁武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花樣,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這些囚犯,又怕他們再犯罪惡,才想出燒戒疤這一套來,以戒代囚。我說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燒戒,不燒戒,也不違釋迦的道理。
諦閑老法師說,你既是在中國,就應遵奉中國佛門的規(guī)矩。他又譬喻說:信徒如野馬,燒戒如籠頭,上了籠頭的野馬,才變馴成良駒。我回答他說,有不需籠頭的良駒,難道你老人家就不要么?老法師笑而不答。
諦閑老法師當時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我二十剛出頭,少年氣盛,辯論時老法師好耐心,我曾出妄言說:您老人家是當代高僧,可是我已得道成佛您不知道。老人家笑叱我一句:“強辭奪理!”
辯論了一夜,并無結論,老法師并未答應我可以不燒戒。我記得那天是臘月初八,第二天就要舉行剃度大典。我實在想不通,要我燒戒也不甘心,終于在臘月初八那天,逃出觀宗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