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生眼中,成人身上有什么缺點,哪些毛病最難改?在剛結(jié)束的第32屆楚才作文比賽中,10000多名六年級學生有3000多人集體數(shù)落成人陋習,其中,"家長玩手機"成為所有陋習之首。
一道名為《成人的“陋習”》的作文題給了學生數(shù)落家長缺點的“舞臺”,玩手機、喝酒、抽煙、打麻將、愛嘮叨、網(wǎng)購等等陋習被孩子借助紙墨直言不諱的點出,家長的“手機病”也成為了學生抨擊的眾矢之的。與其說是學生在通過作文發(fā)泄對家長的不滿,不如說是孩子在和手機“爭寵”。
“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話是對“手機控”的調(diào)侃,或許“手機病”在當代不是“病”,因為這種“病”普遍的讓人習以為常。正因如此,太多家長“愛”上手機之后,進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一點不假。孩子索取父母的疼愛是與生俱來的專屬,當這樣的權(quán)力受到來自手機的威脅時,自然會對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影響。與其說是手機的“橫刀奪愛”,不如說是家長的自私放松,讓手機成為孩子爭寵的“敵人”。
或許家長專心玩手機,變相給了孩子獨立成長空間,讓孩子學會了獨立生活和思考,但是與之俱來的危害則更為突出。家長“身在孩子,心在手機”的陪伴,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被一部手機隔開。手機就像一扇透明的玻璃窗,看起來沒隔多遠,可是卻也不容易打破。即使如此,也必須找到突破口來把屏障打破。因為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fā)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guān)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xiàn)障礙。
不難看出,孩子與手機“爭寵”局面的危害不容小覷。當然家長也并不是有意而為之,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家長對“手機病”的認識不深刻,對家庭教育的理解不透徹。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同時陪伴不是簡單的身體陪伴,而是要與孩子多一些心理上的溝通。家長要在生活中建立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項目,轉(zhuǎn)移對手機的依賴,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
孩子的內(nèi)心是純凈的,從他們筆下折射出的現(xiàn)實,值得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反思自省,并時刻提醒自己。陪伴孩子的成長,家長只有一次機會,切不能因為對手機的“偏愛”,影響孩子的一生。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