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杭州“機動車禮讓行人條例”點贊
開車在路上行駛,面對橫穿馬路的行人,是與人搶道,還是減速甚至停車讓行?面對這道在城市緊張的交通環(huán)境中選擇艱難的難題,杭州市人大出臺的明文規(guī)定無疑是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早在2006年,歐洲7個城市和地區(qū)正在嘗試取消街上所有的紅綠燈和指示牌,靠司機和行人通過自我約束來維持交通秩序,敢于實行這樣“大膽前衛(wèi)”的交通政策,歐洲人的法制意識到底有多強?歐美人真如想象中那般不折不扣地遵紀守法?
答案顯然令人樂觀:在德國,嚴謹?shù)淖黠L(fēng)使司機和行人都規(guī)規(guī)矩矩按章辦事,說他們是世界上最遵守交通紀律的公民并不為過;在法國,行人過街十分遵守秩序,不亂闖紅燈,除非馬路上真沒車。危險駕駛往往只在酒后、吸毒后,或逃避警方追捕的,屬于少數(shù)現(xiàn)象;在芬蘭赫爾辛基街頭,明明沒有車輛通行,行人依然在人行橫道的路口等待變燈;在北美,明明亮著綠燈,只因行人通行標志為一只紅手,人們就耐心等待下一次綠燈時指示可以通行的那個小白人出現(xiàn)……
這樣的畫面一定給人留下“歐美國民奉公守法”的印象。不錯,大多數(shù)歐美人都是這樣。不過,歐美人不是天生愛守交規(guī),也并非真的素質(zhì)高,只是這些國家法律剛性,除了嚴格的交通法規(guī),還有鐵面無私的執(zhí)行者。處罰既嚴且重,違法違規(guī)代價真真切切讓人心痛,因此人們望而卻步!
所以說,機動車禮讓行人的條例或多或少能對“中國式開車”起到震懾作用。
有人說,“不管行人闖不闖紅燈,都需距人10米停車讓行”是對闖紅燈的變相鼓勵,在我看來,這兩者并非是“變相鼓勵關(guān)系”,而是“敬畏生命”關(guān)系。眾所周知,車輛與行人,前者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后者處于天然弱勢地位,是兩個完全不平等的力量博弈。杭州市要求駕駛機動車在經(jīng)過人行橫道時禮讓行人,這一規(guī)定很大程度上能讓過馬路行人擺脫“左右為難”甚至遭“圍追堵截”的窘境,車輛在遇到行人時,主動減速、停車禮讓行人,也成為每一個駕駛者應(yīng)具備的最基本駕駛道德,這一“駕駛道德”早已成為國際共識,成為每個駕駛者必須遵循的駕駛底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