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華在隊前講評。資料照片
利落的短發(fā)、小麥色的健康膚色,面容清秀、洋溢笑容,初見陳黎華,開朗是她給人最深的印象。然而,熟悉陳黎華工作的人明白,這份樂觀何其珍貴。作為福建省女子監(jiān)獄的女獄警,她所在的分監(jiān)區(qū)里有司法鑒定的精神病犯,也有對未來失去信心的重刑犯,這些令常人談之色變、避而不及的“雷池”,卻是她細(xì)心耕耘守護(hù)的一方“麥田”。
“女服刑人員性格敏感、脆弱、易情緒化,她們大多還缺少親朋的幫助和感情支持,教育改造難度很大。”陳黎華說。如何在高墻鐵窗下灑進(jìn)溫暖陽光,不僅需要膽識和機(jī)警,更需細(xì)心和耐心。
陳黎華工作之細(xì)膩,從一個信封即可窺見。
2010年7月的一天,結(jié)束日常工作,陳黎華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到郵局買來信封,將厚厚一封信包好寄出。辦公室有公用的信封,監(jiān)獄內(nèi)也有自己的郵政投遞點(diǎn),為何她要如此大費(fèi)周章?
原來,服刑人員練某入獄后自暴自棄、經(jīng)常惹事,成為陳黎華談心的重點(diǎn)對象。“也不知女兒的成績怎么樣了……”一次談話中,練某這句無意間的感慨,被陳黎華牢記在心。找到突破口,陳黎華立刻提筆給練某女兒寫了封信,“特意下班后到郵局投遞,就是怕印有監(jiān)獄字樣的信封會刺激孩子。”
半個月后,孩子回信了,一封給母親,一封給陳黎華。陳黎華打開信件,孩子開篇就親切稱她為“陳阿姨”。女孩說因?yàn)槟赣H,自己在家抬不起頭,“但是,你們都不放棄,我更不能放棄我媽。”看到女兒的來信,練某失聲痛哭,原來經(jīng)常惹事的她自此安心改造,終于減刑出獄。
做通罪犯的思想工作,除了細(xì)致,不計得失的堅持同樣必不可少。
2011年4月,抱著再次吃“閉門羹”的打算,陳黎華第三次登門拜訪張大爺。敲開房門,前兩次二話不說、直接將陳黎華轟走的老人,這次竟淚流滿面在她面前跪下:“我是快入土的人了,丟不起這個臉,求你別再來了!”
原來,老人的女兒張某是個賣淫女,因嫖資糾紛引起沖突而入獄。媽媽因女兒被捕被人恥笑上吊自殺,作為爸爸的張大爺也公開與她斷絕關(guān)系。入獄后,失去親情寄托的張某傷心絕望,多次企圖吞針和割腕自殺。
“她犯錯是因?yàn)槟贻p和法制意識淡薄,希望你能原諒,用親情配合我們一起挽救她,用寬容照亮她回家的路。”扶起痛哭流涕的老人,陳黎華做起了思想工作,張大爺終被她的誠心打動。
一個多月后,老人來信了。信中寫道:“我以后會來看你,你什么時候改好了我就什么時候原諒你。”2年后,張某因表現(xiàn)積極獲得了減刑,一對父女重歸于好。
“罪犯也是人,只要有愛心、耐心、恒心,再頑固的罪犯也能改造好。”陳黎華始終堅持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為教育改造罪犯盡心竭力。
為了幫助罪犯重拾親情,她給女犯親屬寫過200多封信;為了拉近心理距離,她自學(xué)好幾種方言,方便與罪犯談心;她熟記每個罪犯的基本情況、犯罪事實(shí)、家庭情況,總結(jié)的“感恩教育法”等20多種方法成為福建女子監(jiān)獄的工作“寶典”……十幾年來,陳黎華教育改造600多名女犯和50多名頑固危險犯,讓200多名女犯走向新生,并成功處置150多起監(jiān)管安全隱患,沒發(fā)生一起獄內(nèi)案件。她辦理的600多件減刑假釋案件,無一差錯、無一申訴、無一上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