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邱少云出生于銅梁縣少云鎮(zhèn)(原關(guān)濺鄉(xiāng))一個貧苦貧農(nóng)家庭。他的童年是苦難的:靠幫人推船為生的父親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親因貧病交加死在床頭。邱少云只得跟兄弟,靠幫地主推磨,甚至討飯度日,受盡了欺凌和白眼。他幼小的心靈,深深埋下仇恨的種子。解放前夕,剛長成人的邱少云,便被偽鄉(xiāng)長抓壯丁,賣進國民黨軍隊,飽受了挨打罵的辛酸。
1949年12月,在成都戰(zhàn)役中,邱少云終于獲得了自由。隨后,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編在第15軍第29師第87團9連2排6班。
幾十年來,許多介紹邱少云事跡的文章,都回避了他當過國民黨兵的這段歷史。其實,邱少云曾當過一年零四個月的國民黨兵。
邱少云幼年失去雙親,孤苦無依。14歲時他就開始了雇工生活,后來被川軍劉義的18團抓去當了兵。1949年12月,解放軍揮師入川,進軍大西南。1949年12月的成都戰(zhàn)役后,川軍瓦解。邱少云被補進了當時的人民解放軍第10軍29師87團9連。兩年后,29師入朝作戰(zhàn)。
邱少云作戰(zhàn)勇敢,意志堅強。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鮮兒童。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于突然發(fā)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余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fā)射燃燒彈,其中一發(fā)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wù)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guān),任憑烈火燒焦頭發(fā)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反擊部隊在邱少云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戰(zhàn)后,所在軍黨委根據(jù)他生前意愿,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并追授模范青年團員稱號。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wù)?、一級國旗勛章?953年,四川省銅梁縣建立邱少云烈士紀念館,并在鳳凰山頂樹立邱少云烈士紀念碑,朱德為之題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