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軍(左)到地頭檢查農村電網(wǎng)表箱。
姚科斌攝
說起錢海軍,今年69歲的葉秋菊阿姨一個勁地夸:“我是2009年在社區(qū)老年大學上課時認識錢師傅的,他給我們上安全用電課,還給我們發(fā)了名片。后來家里豆?jié){機壞了,洗衣機不動了,電燈不亮了,我都找他,隨叫隨到。”
“用電有困難,請找錢海軍。”在浙江慈溪,提起“電力110”“電保姆”錢海軍,幾乎無人不識。自從1999年加入社區(qū)義工隊伍后,這名慈溪市供電公司普通電工16年來一直利用業(yè)余時間無償為居民提供電力維修服務,也為許多生活困難的老人送去光明和溫暖。
45歲的錢海軍,個子不高,戴副眼鏡,身上總斜挎著一個電工包。問他16年究竟用掉多少米電線、換過多少個燈泡、貼進去多少材料錢,他自己也說不清。其實除了電力維修,他還忙里偷閑,學會了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等常用家電的維修。
2012年大年三十,一位老人打來電話說家里停電了,正打算跟家人吃年夜飯的錢海軍立刻放下碗筷趕去。那天晚上,他一共跑了4戶,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1點。放下工具包,洗洗手,泡了兩包方便面,算是吃了年夜飯。
“他就是個‘爛好人’,一日三餐都在單位吃,偶爾回家吃飯,也是電話響個不停,匆匆扒上幾口就背上工具包出門了。”剛開始做義工時,妻子不理解,他那只工具包也曾被丟出窗外。但現(xiàn)在妻子還會給錢海軍當司機,幫忙去買開關、電燈,去看望老人。
錢海軍說,志愿服務不是作秀,不能三分鐘熱度,志愿服務是種熱愛,是種習慣。今年4月,他光榮地成為“全國勞動模范”,“我愿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用我微薄的力量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
為了讓錢海軍不只發(fā)出一個燈泡的光亮,還發(fā)揮一座燈塔的能量,2012年5月,以錢海軍名字命名的國家電網(wǎng)浙江電力(寧波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正式成立。從此在慈溪乃至寧波地區(qū),多了一群穿紅馬甲的電力人,他們招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
沖鋒在前是共產黨員的本色。每年的臺風季,是寧波電網(wǎng)人一年一度的“大考”。2012年8月,超強臺風“海葵”在寧波象山登陸,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連夜馳援,第一時間趕到重災區(qū)。隊員們只睡3個小時就投入工作,在大型機械進不去的地方只能靠手拉肩扛。兩名年輕隊員為了架起沉重的水泥電線桿,奮不顧身跳進螞蟥亂竄的淤泥田里。
抗冰救災、抗臺搶險、服務重大市政工程,這些急難險重任務面前,這支服務隊從來沒退卻。冰雪災害來臨,隊員們曾在海拔1100多米、線路跨度長百米、落差50多米的山頭日夜搶修,由于氣溫低,覆冰嚴重,突擊隊員長時間在桿上作業(yè),寒風吹裂了臉龐,雨雪浸濕了絕緣鞋,加上雙腳得不到活動,都長出了凍瘡。而在搶修同時,隊員們還走村進戶,把溫暖送到村民手中。
“我們會像錢師傅一樣,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幾年過去,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也越來越好。
前不久,5個不相識的電工找到錢海軍,希望成為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分支”,想盡一點社會責任:“錢師傅,只要你有需要盡管打我們電話,我們一定會辦得漂漂亮亮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