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加汗·艾買提,一名新疆維吾爾族姑娘,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11級免費師范生。為了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為了孩子們渴望的眼神,她立志扎根邊疆。她要用篤定前行的腳步,把夢想拉進現(xiàn)實。
一頂花帽,讓距離不再遙遠
烏魯木齊到北京,鐵路距離3100多公里。6年前,第一次來北京的古麗加汗·艾買提坐了40多個小時的硬座。在隨行的行李中,最珍貴的就是舅舅送給她的那頂藍色花帽,它是維吾爾族人用來送給尊貴客人的禮物。
“它是思鄉(xiāng)的良藥,一直鼓勵著我勇敢追夢。”在北京求學的日子, 這頂藍色花帽一直掛在古麗加汗宿舍的床頭。
2014年,第三十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視察。在師生座談會上,古麗加汗·艾買提作為學生代表,匯報了自己志愿扎根邊疆,獻身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的決心。
座談會后第二天,古麗加汗·艾買提便坐上了回新疆實習的火車。“這次回家,感覺烏魯木齊和北京其實沒多遠。”
一份執(zhí)著,讓腳步篤定前行
古麗加汗·艾買提坦言,她從入學第一天,就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yè),“三尺講臺本就應該屬于我。”
慢慢地,她長大了,發(fā)現(xiàn)了自己夢想的現(xiàn)實意義,“新疆的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古麗加汗·艾買提說,“但這是我的家鄉(xiāng),我愛她,我要為她做點事情。”
從此,夢想與現(xiàn)實牽起了手,靠著那份執(zhí)著,她篤定前行。因為父親去世得早,古麗加汗·艾買提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打心眼里不希望獨生女兒走得太遠。但古麗加汗·艾買提打定主意要去北京學習,要去中國最好的師范院校。女兒的執(zhí)著打動了母親。
“我不是最聰明的人,但是說到刻苦和堅持,我絕對不輸給別人。”由于語言的問題,古麗加汗·艾買提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同學一起,在北京郵電大學讀了兩年預科,勤奮刻苦的她成為大家公認的“學霸”。她還擔任了學習委員、新疆班大班長以及學生會主席等職務。2011年6月,古麗加汗·艾買提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2011年,她以新疆民語系統(tǒng)高考文科狀元的成績,如愿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學習。
一種信念,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
作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善于表達。這對漢語表達不太流利的古麗加汗·艾買提來說,是不小的考驗。
大二下學期,學校開了技能實訓課,要求每名同學在講臺上講15分鐘的高中歷史。輪到古麗加汗·艾買提時,她緊張到手都不知該放哪,更不用提她那蹩腳的普通話了,完全失去了平時的“學霸”風采。“當時,我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老師了。”
不過,那一剎那的遲疑,很快就被立志獻身教育的信念取代。從此,在北師大的公共水房里,多了一個抱著電腦,對著鏡子大聲開講的姑娘。“那里人多,能練膽。”
背古文、練英語,自學手語和盲文。在北師大的幾年,古麗加汗·艾買提利用一切機會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家鄉(xiāng)的孩子們在等著我,我得多帶些知識給他們。”大三結束時,老師對古麗加汗·艾買提說:“你很優(yōu)秀,當老師,沒問題!”
今年6月,古麗加汗·艾買提畢業(yè)了。帶著囑托,帶著夢想,她成為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三中學的一名高中歷史老師。
7月11日晚,記者撥通了古麗加汗·艾買提的電話。“這里跟我想的一樣,我很喜歡在這當老師的感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