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時,對廣大領導干部提出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要求,其中強調“要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決策、開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據、法定的程序、違法的后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廣大領導干部務必認真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增強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當依法治國的推動者、守護者,不斷把法治建設引向深入。
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實踐證明,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廣大領導干部要堅決擯棄人治思維,樹立法治意識,時刻牢記政府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破除“權大于法”的錯誤觀念,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將各項工作納入法治的軌道,依靠法治更好地統(tǒng)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jié)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
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治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wěn)定、明確的規(guī)范和規(guī)則,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習慣和辦法,更不是個人包括領導者的意志和看法。領導干部要自覺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把好權力邊界,堅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決不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重視和發(fā)揮法治的引領、規(guī)范作用,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以法治積蓄發(fā)展動力,充分發(fā)揮法治在產權保護、利益調節(jié)等方面的作用,依法管住政府的“有形之手”、放開市場的“無形之手”,進一步激發(fā)發(fā)展活力;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定紛止爭,引導群眾合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用法治筑牢穩(wěn)定的根基。
堅持自律與他律的統(tǒng)一。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廣大領導干部首先要堅持自律,即自覺學習法紀、遵守法紀、執(zhí)行法紀、維護法紀,堅持在法律的框架內正確行使權力,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其次要重視他律,主動接受黨和人民的監(jiān)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嚴格的監(jiān)督是防止黨員和黨的干部腐化變質、維護黨的純潔性的重要途徑。”監(jiān)督是政治上關愛干部的重要舉措,廣大領導干部務必糾正“監(jiān)督就是不信任”的錯誤觀念,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監(jiān)督,使自己在“聚光燈”下行使權力、在“放大鏡”下開展工作。
(作者系中共安遠縣委書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