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句不經意的承諾,鳳翔縣范家寨鎮(zhèn)范家寨村的李恒義和妻子張召俠,挑起了照管同村智障同齡老人徐寶花的擔子。每年收種時節(jié),他們放下家里的農活,先給徐寶花家種地、收獲、晾曬。徐寶花的三個存折都由他們保管,但他們從沒亂花過存折上的一分錢。徐寶花生病了,李恒義夫妻就送她看病,輪流守護喂藥,不離不棄。每到換季或過年時,他們幫著徐寶花買新衣、換新裝。數(shù)十年來,李恒義和張召俠無怨無悔,用真情書寫了人間大愛。
走到五組村口,就可看到一座土坯房,兩扇木門虛掩著,推開門,不大的房間里堆放著零亂的物品,一位佝僂著身子的老人站在地上,她就是徐寶花,一個智障老人,一直由村南的李恒義老兩口照管。李恒義今年61歲,老伴張召俠57歲。每當問起李恒義為什么能照顧徐寶花這么多年的時候,他總是擺著手說:“是本村人,咱不能眼看著她挨餓受冷。”
徐寶花今年62歲,年輕時與本組村民李拴狗成婚,婚后有一子。由于徐寶花與丈夫智力低下,家里生活只能勉強維持。多年前,丈夫去世后,徐寶花家的生活一度陷人困境。1982年,李恒義恰好是五組的組長,看到這家人的困難,他說:“以后,我把這家人照管上。”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讓他和妻子張召俠挑起了照顧徐寶花的擔子。
2006年夏收時,李恒義聯(lián)系收割機給徐寶花家收割了小麥,還特意讓司機將麥子運到徐家門口。不料,麥子運到徐家才一會兒,忽然電閃雷鳴,眼看麥子就要被雨水泡了,李恒義放下飯碗,從村南邊跑邊喊人幫忙。四五個村民撐起塑料布遮雨,幾個人麻利地將麥子裝好,剛裝完,傾盆大雨就落了下來。前幾年李恒義身體硬朗,就把收種的事包了。這幾年,他干不動了,就讓其他人幫著收種,但化肥和種子一直是李恒義經管著給買。一年最少要買7袋化肥,50斤種子。年年如此。
徐寶花耳朵背、智力低,吃飯饑一頓飽一頓,家里東西不會保管,有麥子也不會磨面,吃穿用全靠別人照顧。第一次登門,看到這位可憐的同齡人后,李恒義夫妻就鐵了心要照管她。
2010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漸漸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張召俠不放心徐寶花,就到她家看看。推開門,滿屋子的臭氣,徐寶花蜷縮在土炕上,走近一摸,額頭燙手,身上和被子上粘的都是屎。張召俠忍著惡臭,趕忙燒了熱水,給徐寶花擦身子、換衣服,并和隨后趕來的老伴拉上架子車將徐寶花送到村衛(wèi)生室救治。
去年9月的一天,李恒義夫妻正在果園里給蘋果樹噴藥,村民打電話說徐寶花被車掛了。李恒義夫妻二話沒說,撂下工具就跑到村邊的公路上,肇事車已經跑了,只見徐寶花坐在地上一言不發(fā)。張召俠連忙借來架子車把徐寶花送到村衛(wèi)生室包扎、治療,之后,張召俠又守在徐寶花身邊,燒水、做飯,喂藥,一直守了四天四夜,直到徐寶花傷愈。
看到李恒義和張召俠這么精心照管徐寶花,一些人就說起了風涼話,有人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徐寶花的救濟款,有人說他們是圖徐寶花的養(yǎng)老金。面對風言風語,李恒義和張召俠曾經動搖過,他們也怕閑言碎語。但是,一看到徐寶花生活那么困難,他們又于心不忍,便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每年他都將徐家的賬記得清清楚楚,去年徐寶花的兒子回家,老李就將清單交給了他。老李從來沒有亂花過一分錢。”村老年協(xié)會副會長范保良說。
提起徐寶花家的賬目,李恒義不假思索一口氣就說清了:“現(xiàn)在,徐寶花有養(yǎng)老金折子、獨生子女費折子、糧食直補折子。這么多年我?guī)退e攢了8000多元錢,都一分不少地交給了她兒子。”
李恒義負責組上人飲抽水,每天經過徐寶花家都要上門瞧瞧,看她家缺不缺水。冬天來了,他幾乎天天都要叮囑徐寶花注意防火,看著她將炕洞的草木灰掏盡了才走。有人也問過他,“這么多年,無償幫助非親非故的徐寶花,你后悔過沒有?”“我們和徐寶花既是本村人,又是同齡人,她的日子過得可憐,我們有這個能力幫助她,子女也支持,這是真正的積德行善哩,從來沒有后悔過。”李恒義這樣說。
村民每每提起李恒義老兩口,都贊不絕口:“他們做得好。”
村干部感慨地說,六旬老人本身也需要人幫忙,可李恒義老兩口卻多年堅持照顧別人,他們的精神值得村民學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