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秋將至,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狠剎公款送禮的舉措密集出臺,“逢節(jié)必令”逐漸成為中國官場新特點。隨著中紀委發(fā)出公款節(jié)日消費禁令,市場上已經難覓高檔月餅蹤跡。但是,禁令之下,送禮風正在向隱蔽化發(fā)展。記者最近采訪發(fā)現,有些廠家轉戰(zhàn)互聯(lián)網,由網店代售數千元的月餅禮盒,或使用二維碼、代銷月餅券,這成為中秋公款送禮的隱秘途徑。
微信送禮,免除接觸
一位江西的供貨商說,他承包了一些農戶的果園,考慮到今年中秋節(jié)前后“實物送禮”有風險,所以特地找朋友制作了二維碼印在提貨券上。記者注意到,用微信“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會進入購物通道,接下來只需填寫二維碼下的一串數字,輸入送貨地址,聯(lián)系方式,3至5個工作日就可送貨上門。整個過程,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根本不需要直接接觸,只需要通過快遞就可完成交易。
網上購買,送貨到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單位工作人員也證實了這一現象:“現在超市和商店里不能買,現在可以變通一下,在網上買,發(fā)票這些東西也不需要擔心,店家肯定會給你變通好;或者買些電子商品卡,想買什么都可以。只要你有這個想法,對方會為你考慮好的。”另外,一家頗受歡迎的電商銷售經理表示,最近訂貨的主要是銀行、證券、IT等企業(yè),“銀行證券有國有的,也有股份制的,主要是買來送大客戶或者關系單位,以及政府監(jiān)管部門的人。”這名銷售經理說,從送貨地址看,主要是寄往個人家庭住址。
公務報銷仍存制度漏洞
從某種程度上看,公款送禮屢禁不絕,這反映出當前公務報銷制度的漏洞。一家企業(y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財務人員只認發(fā)票上的領導簽字,而疏于核實發(fā)票的開票時間、明細、金額以及報銷的頻次。預算專家吳君亮認為在各項反腐制度推進下,在遏制公款消費方面,政府比國企進步不少。國企財務公開嚴重滯后和財務使用標準不透明,給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留下了制度漏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