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華北制藥金坦公司齊名對徒弟楊殿飛無私傳授“真經”結碩果

齊名(左)正指導楊殿飛研究新技術 記者畢春華攝
本報訊(記者王井堪)“如果不是師傅毫無保留地指導,我可能離拿冠軍還有一段距離……”3月25日,當得知自己的名字以華北制藥集團技能大賽“維修電工”工種冠軍的身份出現在表彰決定上時,華北制藥金坦公司“齊名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成員楊殿飛激動不已。
據金坦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張延軍介紹,華北制藥集團本次組織的技能大賽,分筆試、實際操作兩個階段,綜合評分后,全集團僅維修電工工種就有30多人進入決賽,楊殿飛作為一個上班才兩年多的“80后”,能夠奪冠簡直就是個奇跡!這跟他的師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齊名的無私傳授“真經”是分不開的。
楊殿飛是“齊名創(chuàng)新工作室”最年輕的成員,2011年7月從河北科技大學畢業(yè)后,來到金坦公司設備動力部電氣儀表組工作。“大學學的理論與實踐中的操作,確實存在著斷層和脫節(jié)。如果不是齊名師傅無私的傳授、手把手的幫助,我現在或許還是個學徒工!”讓楊殿飛記憶最深刻的是發(fā)生在2013年7月份的一次維修改造項目。
當時,該公司生物分裝線上的隧道烘箱出現故障,生產停滯。隧道烘箱是分裝線上最重要的一個消毒環(huán)節(jié),設備是德國原裝進口的。因為生產廠家對維修的報價高達87萬元,一直不服輸的齊名決定自己試試看,盡力為公司節(jié)省點開支。當時正值石家莊的酷暑,齊名帶著楊殿飛在車間里冒著40攝氏度的高溫奮戰(zhàn)了一個多月,并作出了令工友們吃驚的大膽嘗試:用西門子PLC進行了一個項目改造,成功對設備進行了功能替代。經專業(yè)人員的性能驗證后認定:“設備性能良好,與故障發(fā)生前并無二至!”楊殿飛說,這是他自上班以來直接動手參與的最大最重要的設備維修改造工作,它涉及的知識面廣,對設備結構、原理的學習最為透徹。自此,楊殿飛在技能上的成長駛入“快車道”。
齊名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另一名技術骨干王亞然介紹,一個是科班出身的理論高手,一個是實際操作的行家,齊名和楊殿飛師徒二人之間的傳承與合作,不斷演繹出神話:去年,齊名和楊殿飛合作,共同研發(fā)的“藥品包裝在線自動稱量剔除系統(tǒng)”,在包裝生產線上應用后,原來由一臺電腦配兩個操作工的工作量,完全由這臺新研發(fā)的設備替代。將操作工調整到更需要的崗位,既降低了單位的用人成本,也減少了公司頻繁更換電腦主機的支出,還大大降低了包裝中篩揀包裝不符合要求產品的返工率。據悉,目前國家專利局已經批準該技術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