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1956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960公里;穿越無人區(qū)、翻越唐古拉、克服多年凍土……很多人為“天路”——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大為贊嘆,卻少有人注意到默默守護青藏鐵路的“天路騎兵”們所付出的辛勞。
3月14日,早上7點半,天剛亮,扎西仁才就出門了。羌塘草原的烈風一陣猛過一陣地刮,一個趔趄,扎西仁才險些摔倒。穩(wěn)了穩(wěn)腳步,他繼續(xù)朝前走去,8點整,他要接替在崗亭里守了一夜的隊友。
崗亭是用鐵皮搭起來的,離鐵路不到10米。差不多兩平方米的空間里,一張硬木板床、一個取火爐就是全部裝備。為方便隨時觀察鐵路情況,四面都開了“窗”。扎西仁才到達時,火爐里的火已熄滅——為節(jié)約燃料,他們只在晚上最寒冷的時候生火取暖。
交接完,扎西仁才目送同事在寒風中越變越小的身影,一列火車呼嘯而過,扎西仁才立馬回身,對著行駛的火車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里是青藏鐵路那曲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僅為零下2攝氏度。干燥、寒冷、缺氧、風大……,就是那曲地區(qū)鐵路護路隊羅瑪營區(qū)所在的環(huán)境。
自青藏鐵路正式通車,護路隊員們就活躍在廣袤的羌塘草原上,為“天路”保駕護航。
這么苦為什么還要堅守?年僅26歲卻已在護路隊工作7年多的那曲地區(qū)鐵路護路隊羅瑪營區(qū)副隊長兼教管員扎西平措笑著說,“再苦的工作總得有人做嘛,鐵路安全乘客才安全!”
“能守護關系那么多人生命的鐵路,光榮!”那曲縣羅瑪鎮(zhèn)老人旺堆自愿讓兒子多杰加入了護路隊,為支持兒子的工作,即使自己臥病,他也不讓家人告訴兒子。
下午兩點左右,炊事員會將飯菜送到巡邏點。扎西仁才和隊友們打開飯盒,席地而坐,在寒風中就餐。這是他們在寒風中巡邏6個小時后的第一頓飯。10分鐘后,扎西仁才和隊友們又走上了巡邏路。寒風中,他們執(zhí)著堅守,默默看護著天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