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位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過,“每一個人都是多樣的,可能是內(nèi)心、可能是社會角色”。見徐大偉之前,我對這句話將信將疑。見過徐大偉之后突然覺得那句話真的很精辟。“民間流動圖書館館長”、“徐大偉策劃機構(gòu)”老板、“著書人”。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社會角色不斷轉(zhuǎn)變的人。
在北京生活十多年的徐大偉還是保留著自己的山東口音,這讓我感到一絲親切。有的人很理性,有的人很感性。很顯然徐大偉屬于后者,因為他一直活在書里、活在自己美麗的夢里。
很多人幾乎都是從“流動圖書館”進而熟悉徐大偉的,寫選題時我一刻不停地在想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外貌、身高、愛好以及他的圖書館。第一次見面是在他自己的公司,進了門就是一句標語—“從大偉走向偉大”。我感覺真不錯,符合廣告人的性格。見面后給我的第一感覺完全不是我腦海里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設(shè)想的那個徐大偉,不過我能感受到的就是整個公司辦公室里到處都存在的書。就像我為他下的判斷那樣,這一定是一個愛書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愛書愛到骨髓和靈魂里的人。
談及贈書館的時候,徐大偉總是很激動,在他看來是書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也想把這份信念傳達給別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是他的快樂。聽著他如數(shù)家珍的介紹著自己的圖書館,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究竟是個怎樣的“流動圖書館”,能夠讓一個大男人如此的著迷。
走在國子監(jiān)的馬路上,很靜,那一刻覺得“文化”是那么的莊嚴和質(zhì)樸。走過一排排的紅墻,在一個胡同的轉(zhuǎn)彎處我看見了“民家流動圖書館”的牌子,映入眼簾的圖書館靜靜待在那個小胡同里。時不時的有幾個好奇的人進去,幾個“滿載而歸”的人出來。那一刻的畫面比任何的描繪都要生動許多。走進圖書館,不大,一排排不同年代不同內(nèi)容的書靜靜的擺放在那里,隨時供人取閱。墻面上幾個綠色的大字“同胞們,求你讀讀書吧”,一句話讓我覺得觸碰到了心底的神經(jīng),自己很久沒有坐下來好好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了。
“這是世界上第一家贈書館,要讓書更有意義的流浪”徐大偉總是會說出很有意思的話來,細細品味,真的很有道理。那一刻我覺得站在我面前的他不是館長、不是公司老板,就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愛書人。書是徐大偉的夢想,圖書館是他夢想的寄托,即使它很小,但它承載的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希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