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圣誕節(jié),在異國他鄉(xiāng)過節(jié)的湖南株洲南方中學美籍外教薩拉曼女士,收到了一份最好的圣誕禮物——株洲的哥賀志軍,將她圣誕夜遺落在車上的錢包順利交還,錢包內(nèi)有她的護照、簽證、美國信用卡等重要證件。
薩拉曼同事說,這位美國女孩以志愿者身份前來株洲市教學,因為這次“意外”,她可能愿意再待一年。
賀志軍的舉動,讓外國友人真實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近年來在株洲,一批平凡人物在普通崗位上的不經(jīng)意舉動,溫暖了人心,點亮了時代。
寒冷的冬夜,株洲市火車站,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一位大姐免費為旅客們送上一杯杯熱騰騰的姜湯——這是株洲人熟悉的“姜湯大姐”。姜湯大姐名叫韓無鹽,從2008年開始,她在候車大廳送出的姜湯超過40萬杯。
在株洲河東湖南工業(yè)大學校區(qū),年過六旬、身高僅1.3米的駝背老人鄺日麟,義務清掃校園10余年,獨自撫養(yǎng)智障女兒20年。去年年底去世后,300多名學生在學?;@球場點燃蠟燭集體悼念她。
“平凡人物”是株洲市寶貴的財富,“他們是時代精神的踐行者,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株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雄說,近年來株洲熱切關注和研究社會中充溢正向效應并具有宣傳價值的典型,讓市民聽到一個又一個株洲“好故事”。
“唱一首歌曲、看一段短片、聽一個故事、誦一段經(jīng)典、談一番感悟。”株洲市通過道德講堂,讓“平凡人物”走上講臺,讓講堂“流動”起來——不僅進機關和學校,還進社區(qū)、村鎮(zhèn)、工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