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會議審議通過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guī)劃》。會議強調,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健全和完善黨內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腐敗歸根到底是源于人的欲求不滿,如果有些人內心的這種欲望沒有得到平息,那么,縱然有不敢腐的機制,他們也會鋌而走險;有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他們也會設法突破;有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他們也要絞盡腦汁辦到。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xiàn)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規(guī)章制度往往管不住某些腐敗的罪惡黑手,不只是因為懲治不嚴、防范不密、保障不力,也還因為當前社會還沒有形成“不愿腐”的土壤和氛圍,反而還存在著少數(shù)人與腐敗同流合污的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歸根到底還是要著力使人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到自覺的“不愿腐”,起到“破心中賊”的效果,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廉潔社會。
面對不斷加大的反腐力度,面對民眾和輿論對腐敗的強烈不滿,為何還有人做不到“不愿腐”,而屢屢火中取栗,以身試法呢?首先,少數(shù)社會成員思想道德的淪喪是重要因素。他們精神空虛,信奉的就是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主張“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因此常常見利忘義。對此,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預防腐敗必須從狠抓黨風建設入手,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樹立“三個自信”,堅決糾正“四風”,切實改進作風,這是十分迫切的工作。
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比如說,目前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已經有較大差距,收入分配領域的不公平不合理現(xiàn)象,難免導致某些人產生失衡心理,從而會出現(xiàn)通過行賄、受賄、貪污等腐敗手段牟取暴利的沖動。再比如說,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不少封建糟粕,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肅清,如“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人治”思維大于“法治”思維,等等,這也是有些人對腐敗現(xiàn)象見怪不怪、甚至主動趨附的重要原因。還比如說,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轉型之中,還存在著大量灰色、模糊地帶,因此,也會使有些人產生模糊認識和僥幸心理,滑入腐敗泥潭,等等。所以,要使人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到“不愿腐”,就需要在這些方面采取更多有針對性的措施。
健全和完善監(jiān)督體系,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固然還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要徹底減少人內心的腐敗沖動,在全社會形成“不愿腐”的氛圍,更加任重道遠。這需要把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工作,與經濟社會改革發(fā)展的整體布局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整體推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