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虛擬環(huán)境中,參與者被轉(zhuǎn)變成兒童形象和按比例縮小的成人形象。
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所有東西看上去都很大:老師比你高、操場無限長?,F(xiàn)在,研究人員能夠讓成年人也有相同的感覺。通過將志愿者放置在虛擬現(xiàn)實中,科學家能夠幫助成年人通過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虛擬現(xiàn)實并非錯覺。要進入它,人們需要穿上全身式服裝,并戴上護目鏡。如果他們的真實活動與虛擬活動同步,那么計算機生成的身體開始顯得真實。之前有研究顯 示,受試者會覺得自己的身體變成虛擬的形象,即使那與他們自身完全不同。但是科學家一直不清楚,這種虛擬身體“所有權(quán)”是如何影響人們對周圍世界的感覺 的。
為了找出答案,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計算機學家Mel Slater及同事使用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為成年人提供了虛擬形象。首先,參與者被要求在一個虛擬的戶外場景中估計6個不同立方體的尺寸,并被告知他們 的答案過大、過小還是正確。之后他們重新進入場景,再猜3個立方體的大小。這時他們并沒有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形象。
這樣的訓練之后,研究人員將受試者放入兩種不同的替身中。一種是與參與者性別相同的4歲兒童的身量,另一種是與兒童身體同樣尺寸的按比例縮小的成年人的身量。當進入虛擬起居室后,參與者開始估算立方體的大小。
參與者表示,他們覺得兩個身體同樣真實,并且他們在兩個虛擬替身的視角下,都對物體大小作出了誤判。不過結(jié)果顯示,那些具有虛擬兒童身量的受試者高估物體尺 寸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那些具有按比例縮小的虛擬成年人身量的受試者,平均而言,前者的預(yù)估尺寸是后者的兩倍。相關(guān)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還表示,與擁有按比例縮小的虛擬成年人身量的受試者相比,擁有虛擬兒童樣形象的受試者還能夠更快地依據(jù)兒童的特質(zhì)進行自我歸類。另外,受試者的運動與虛擬形象不相關(guān)聯(lián)的時候,他們對虛擬身體的擁有感以及感覺上的差異就消失了。
該研究表明,人們擁有的虛擬形象的類型能夠影響他們對尺寸的感知,以及自我屬性的認識,這一結(jié)果可能用于許多基于計算機的應(yīng)用中。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認知心理學家Jeremy Bailenson指出,該研究顯示,人們可能需要更多地考慮在數(shù)字世界花費時間所帶來的影響。他描述了有關(guān)谷歌眼鏡的一個假設(shè)的危險。這種眼鏡能在用戶眼前展現(xiàn)實時信息,只要眨眨眼,使用者就能完成拍照上傳、收發(fā)短信、查詢天氣路況等操作。“如果我在使用谷歌眼鏡,并且我在一個兒童的虛擬形象里,我可能無法以正確的方式穿過街道,因為我看到的物體并非其實際尺寸。” Bailenson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