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集大型電視系列片《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的開播引發(fā)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關注熱潮。從《烏托邦》的空想到《共產黨宣言》的沉思,從一國的實踐到多國的發(fā)展,成功與挫折相濟,高潮與低潮并存,跌宕起伏之間人們重新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50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500年對于每一個人有限的生命而言卻又如此漫長。但一種思想、一個主義能持續(xù)500年長盛不衰,并在今天的現實語境中不斷發(fā)展完善,指引著有夢想的人們追尋社會和諧和人的全面發(fā)展,足見其生命力之旺盛。一部電視系列片,將社會主義的歷史回溯了500年,讓人們在歷史與現實之中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坐標。
社會主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因為它始終扎根現實的土壤。“空想社會主義”并非空中樓閣,《烏托邦》的作者托馬斯 莫爾對“羊吃人”有著直觀的體認。“科學社會主義”也不是浪漫狂想,馬克思、恩格斯通過親自參與工人運動,考察剖析資本主義的弊病,才創(chuàng)立了從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共產主義實現人類解放的行動科學。從巴黎公社對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到十月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再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后建立起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契合了人們追求自由與解放的訴求,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以成為歷史發(fā)展的一種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來之不易的正確道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救亡圖存的危局中,以青春和生命進行了艱辛的探索。雖然李大釗早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就斷言社會主義的來臨已如“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事實一樣確實”,但社會主義在中國成為現實依然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風雨摧磨。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期,我們甚至還走過一些彎路,最終掙扎摸索著找到了改革開放這一正確方向。今天,身在全民族合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回過頭去看那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看那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看那170多年的民族發(fā)展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更加鮮明可見。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擺脫被奴役、被壓迫,走向獨立解放、獲得幸福富足的正確道路。
道路自信源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切實體認。事實證明,改革已經成為中國發(fā)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中國要實現真正的發(fā)展只能依靠改革。以改革驅動“五位一體”的全面發(fā)展,使人民公平地享受發(fā)展的紅利,才能強化整個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直觀體認。隨著改革和發(fā)展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將不斷發(fā)展,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將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將進一步顯現。
回顧歷史,正視現實,展望未來,我們呼喚堅持走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人間正道是滄桑,梳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史,我們更加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歷史中的位置。這條道路不是無本之木,它的基因可以追溯到尋求人類自由解放的每一次理論和實踐探索。這條道路更不是可有可無,每一個歷史階段的現實性決定了這條道路的必然性。每一個人都對這條路有深入的了解,對這條道路的優(yōu)越性有切身的體驗,才能將個人的夢想和價值寄托于此,形成共同前行的自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通向“中國夢”的道路,但它并非一路坦途。這條道路的未來,要靠每一個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結結實實地走出來。而走的人多了,這條道路必然更加寬廣。
延伸閱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