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社會對于埃爾貝克腐敗丑聞表示“零容忍”)
隨著事件迅速升級,埃爾貝克迫于輿論壓力于2012年12月5日宣布引咎辭職。
從“裙帶門”曝光到埃爾貝克宣布辭職,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由此,丹麥反腐效率之高可見一斑。這也是多年來丹麥政壇十分罕見的官員因腐敗丑聞下臺的案例。
官員問責制度推行徹底
然而,辭職并不意味著腐敗官員就可以全身而退。丹麥輿論一致認為,雖然埃爾貝克已經(jīng)辭職,但該事件暴露的問題仍然存在,國家審計局必須繼續(xù)對此事展開徹查。
在各黨派及公眾強烈要求下,丹麥國家審計局于12月12日決定對該事件所涉及的相關(guān)會議和活動的決策過程、操作程序及內(nèi)部管理情況展開全面和深入調(diào)查,旨在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維護丹麥“最清廉國家”形象和丹麥社會至高無上的清廉價值觀。
從整個事件的演變過程來看,丹麥社會輿論對官員腐敗案例的反響之強烈、涉案官員下臺之快可謂是名符其實的“丹麥反腐速度”。丹麥在反腐和廉政方面向來被公認為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長踞世界最清廉國家之列。
埃爾貝克辭職當天,由全球反腐敗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fā)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shù)排行榜”顯示,丹麥、新西蘭和芬蘭以9.0分并列榜首,被評為本年度“世界最清廉國家”。至此,丹麥再次蟬聯(lián)桂冠,此前也多次獲此殊榮。究其原因,反腐倡廉意識在丹麥作為一種社會公德深入人心,清廉已成為人們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
(丹麥長踞世界最清廉國家之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