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靈與技術融合,就會不斷有奇跡誕生,新能源革命不是夢,只要我們真的付出行動世界也會為之一新。
眼下,一個話題引發(fā)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就在前不久,全國首批12個“國家級海洋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新鮮出爐。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生態(tài)文明宣言,就是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以及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上,畫出最新、最美、最綠的圖畫。這一生態(tài)文明宣言,帶來的有可能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綠色革命,是生成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也是中國偉大的綠色創(chuàng)舉。
社會變遷,往往來自細節(jié)。偉大創(chuàng)舉,常常在不經意間醞釀。
2011年3月,正在哈佛學習的王石,受邀赴華盛頓拜訪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這個環(huán)保組織總部的屋頂綠化引入了蜜蜂,獨特而新穎的設計讓他印象深刻。王石當即打電話,要求在深圳大梅沙總部的綠化中引進蜜蜂。4個月后,萬科總部引進的兩箱中華蜜蜂開始產蜜,每次割蜜15斤。自己的辦公室屋頂能產蜜?萬科員工們?yōu)榇烁械椒浅W院?。一位員工興奮地說:“每人只分得一小勺,可真的比新西蘭蜂蜜還好吃,蘊含一股自然的醇香!”
這流蜜的屋頂令人遐思無限,也給人諸多啟示。
實踐證明,樹立生態(tài)文明觀念,大力發(fā)展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是:技術創(chuàng)新。
翻開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技術革新往往是人類解決難題、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譬如,從很久遠的古代起,馬一直是人類得力的幫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類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拓展馬匹的服務功能:拉車,運送建筑材料,運送從輪船和火車上卸下來的貨物,甚至還能用馬來拉動生產家具、繩索、啤酒的機器運轉。史學家統(tǒng)計,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紐約市大約有20萬匹馬,這意味著每17位紐約市民就擁有一匹馬。
許多問題隨之產生:車輪和馬蹄行進時的噪音,馬車失控造成的交通事故,糞便帶來的污染,等等。數據表明,1900年,紐約市民死于馬匹交通事故的概率,大約是今天紐約市民死于汽車交通事故概率的兩倍。當今天外國游客對紐約市昔日建造的褐砂石建筑,及其比街道高兩個臺階的典雅門階贊賞不已時,建筑史學家卻提醒說:這在當時可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建筑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房屋的入口高于馬糞橫流的街道。
最終,這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是在馬匹被電車和汽車取代之后。這兩種車不僅干凈得多,效率也比馬車高出許多。尤為難得的是,養(yǎng)一輛汽車比養(yǎng)一套馬車更便宜,汽車當時被宣揚為“環(huán)境的大救星”。
故事并沒有就此畫上句號。令人遺憾和尷尬的是,拯救20世紀的方案,似乎又讓21世紀陷入了危險的境地:汽車同樣造成污染,并且各種污染交織纏繞,讓排污成了一個世界性難題,而中國許多大城市深嘗苦頭,陷入發(fā)展的困惑。
前不久,媒體報道一則“地溝油”變廢為寶的消息:14歲的美國華裔女孩林心瑜,經過4年不懈努力,由她推動的“化油脂為燃料”社區(qū)服務成效驚人,已經為當地146戶家庭提供約55267升的暖氣用生物燃油,貧困家庭也能溫暖地過冬了。
這又是一幅多么溫暖人心的畫面!
難怪就連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也要見一見林心瑜。林心瑜還當選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選出的三位“青年奇才”之一,備受全美各界矚目。
歷史和現(xiàn)實表明,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就應該像王石那樣,像林心瑜那樣,真正行動起來,給技術創(chuàng)新以空間,讓技術創(chuàng)新唱主角。
流蜜的屋頂,變廢為寶的地溝油,都在啟示我們:當心靈與技術融合,就會不斷有奇跡誕生,新能源革命不是夢,只要我們真的付出行動世界也會為之一新。
宣講家評論自3月1日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宣講家評論團隊郵箱:xj71pl@163.com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