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
1893年11月10日于倫敦
親愛的維克多:
寄去奧古斯特來信的摘錄。我并不同意他的擔心;我認為,這種可能性遠得很,而且有些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注意按他的希望把信銷毀。
我10月11日的信[注:原稿為“10月10日”。——編者注]和你同一天的信錯過了。你想必已看到,我們對奧地利形勢的總評價是完全一致的。我覺得這 種形勢好象比那時更加有利。塔菲的選舉改革提案[138]作為最低要求仍將是維也納注意的中心?;实踇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編者注]贊同了這種改 革而且不會退卻;而他比議會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代表著奧地利??磥?,聯合內閣恐怕是在誕生中就要垮臺,即使不是這樣,它也會在第一次積極行動時崩潰。即使 如奧古斯特所設想的那樣,它實行了貝恩賴特爾的主張[163],那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應急辦法,并不能防止它在一發(fā)生首要問題時就解體。有一點是無疑的,現 在奧地利在歐洲的政治運動中占首要位置,而我們大家都跟在它后面慢慢走;即使已經實現普選權的國家,也不能避開奧地利事件的影響。在羅納赫爾有人想挑起騷 亂。[164]只要你們能夠控制自己人,那就什么事也不會發(fā)生,而唯一能使文迪施格雷茨、普累納、亞沃爾斯基聯合起來的,就是維也納發(fā)生騷亂和對它進行武 裝鎮(zhèn)壓。
這里的情況不壞。一旦進行重大改革,自由黨政府就會落得一個極其可憐的下場,現在費邊社[7]也拒絕服從它,并且放棄其整個“滲透” 政策了。請參看《工人時報》第一版奧托利克斯(伯吉斯)論《雙周評論》上費邊派宣言的文章。[165]如果自由黨不改進,在即將進行的選舉中將有大批工人 候選人被提名,其中有三十到四十名很可能當選。在11月1日的市政選舉中,北方工人已開始計算自己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路易莎和我向你問好。
你的 弗·恩·
注釋:
[7]費邊派是一批英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于1884年成立的、機會主義的費邊社的成員。它的主要首領是悉尼·維伯和比阿特里薩·維伯。費邊社以古羅馬統(tǒng) 帥費邊·馬克西姆的名字命名。費邊曾在同漢尼拔的戰(zhàn)爭中采取逃避決戰(zhàn)的待機策略,因而得到“孔克達特”(緩進者)的綽號。費邊社分子反對馬克思關于無產階 級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學說,鼓吹通過細微的改良來逐漸地改造社會,宣揚用所謂“地方公有社會主義”的辦法使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費邊社在工人階 級中傳播資產階級影響,是英國工人運動中機會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的發(fā)源地之一。列寧說費邊社“最完整地體現了機會主義和自由主義工人政策”(見《列寧全 集》中文版第21卷第237頁)。1900年,費邊社并入工黨。——第7、54、57、72、77、163、211、224、272、430頁。
[138]九十年代初期,奧地利國內開展了爭取選舉改革的廣泛運動。1893年7月9日,社會民主黨人在維也納和全國其他城市組織了大規(guī)模的工人示威和 群眾集會,要求普選權。在群眾的壓力下,首相愛·塔菲于1893年10月10日向帝國議會提出了奧地利的選舉改革草案。草案雖然擴大了選民范圍,但仍規(guī)定 保留等級選舉制度以及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特權。反動政黨反對這一法律草案,塔菲內閣被迫在1893年10月辭職。改革在1896年才實行。——第132、 138、145、153、159、163、174、207、259、309頁。
[163]指自由派貝恩賴特爾的選舉改革提案,該提案用“作了疾病保險的工人”的特殊選民等級來限制工人參加議會選舉。——第163頁。
[164]1893年11月3日在維也納的羅納赫爾大廳預定要召開選舉改革反對派大會,激起了社會民主黨工人的抗議游行。游行者與警察發(fā)生了流血沖突。——第163頁。
[165]費邊社宣言發(fā)表在《雙周評論》雜志1893年11月1日新輯第323期上,標題是:《“以色列人哪,回你們的帳篷去吧!”》 (《To your tents,oh Israel!》);標題這句話取自圣經。宣言的內容以及奧托利克斯關于這個宣言的文章,見本卷第164 頁。——第163、164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