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全集》第2版第44—53卷共十卷是書信卷部分。
本卷是書信卷部分的首卷,收載列 寧1893年12月至1904年12月約11年期間的書信。這個時期包括列寧最初在彼得堡開展革命工作、后來被流放西伯利亞東部以及第一次僑居國外繼續(xù)從 事社會民主主義運動這樣幾個歷史階段,大致相當于本版第1—8卷和第9卷前一部分所屬的時期。
列寧在彼得堡時期和流放時期的 書信,除家書外,留下的不多,本卷共收13封??d于本卷一開頭的三封是1893年和1894年從彼得堡寫給俄國社會民主主義者彼·巴·馬斯洛夫的。同馬 斯洛夫的通信說明列寧投身革命活動時就非常重視理論工作。列寧在通信中同馬斯洛夫共同探討俄國的經濟問題,尤其是農民問題,希望他對自己評論弗·葉·波斯 特尼柯夫《南俄農民經濟》一書的文章《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見本版第1卷第1—55頁)提出看法。列寧在信中指出俄國經濟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小生產者 即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分化。他認為這一事實說明:當時俄國的農民經濟結構也是資產階級性質的,俄國農村中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城市大資本主義一樣,只不過受到封 建桎梏的束縛更為嚴重;農村中的所謂作工者并不是一小部分處于特殊地位的人,而只是已經主要不是靠自己經營、而是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廣大農民群眾中的上 層。列寧認為俄國的經濟制度實質上與西歐并無區(qū)別。他提到1861年的農民改革時說,那次改革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改革的全部意義在于它摧毀了對商品經 濟發(fā)展的限制和束縛。這幾封信說明,研究資本主義在俄國發(fā)展,尤其是在俄國農村發(fā)展的問題是列寧早年革命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列寧在此后的書信中提到 了他為此于1895年底至1899年1月在流放中專門寫作《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見本版第3卷第1—562頁)的情況。
1895年和1897年給帕·波·阿克雪里羅得的三封信,有兩封寫于彼得堡,一封寫于流放地。阿克雪里羅得是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的創(chuàng)建 人之一,列寧1895年4月底至9月初在國外作短暫停留時曾到瑞士拜訪他和勞動解放社的另外兩位主要成員格·瓦·普列漢諾夫、維·伊·查蘇利奇,商談建立 經常聯系和在國外出版刊物等問題。本卷所載的這三封信表現了列寧回國后所進行的這種聯系。列寧在信中介紹了俄國工人運動的現狀。談到自己的寫作情況時,列 寧說,他最希望和幻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夠為工人寫作。
1898年和1899年給亞·尼·波特列索夫的四封信都寫于流放地。波特 列索夫是列寧組建的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的參加者。他和列寧因斗爭協(xié)會的活動均被流放。兩人在不同的流放地進行的通信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有關革命 斗爭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這些信件說明列寧密切注視著當時社會主義運動中以愛·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修正主義派別的出現。列寧注意到了1898年德國社會民主 黨斯圖加特代表大會關于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辯論。他對俄國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首先奮起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勇敢做法予以充分肯定,急切地希望讀到普 列漢諾夫為此寫給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雜志《新時代》的主編卡·考茨基的公開信。列寧說,普列漢諾夫同伯恩施坦和康拉德·施米特的辯論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 伯恩施坦、施米特等人宣揚新康德主義,以此來修正馬克思的哲學學說,列寧認為要認真地加以對待。對新康德主義的批判促使列寧去鉆研哲學問題。列寧自認他的 哲學修養(yǎng)差,打算系統(tǒng)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先從霍爾巴赫和愛爾維修研究起,然后準備轉到康德”(見本卷第32頁)。列寧還指出,在俄國,彼·伯·司徒盧 威、謝·尼·布爾加柯夫、米·伊·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等人所迷戀的馬克思主義中的這股“新的批評的潮流”根本不具積極意義。使列寧憤怒的是,修正主義者對 馬克思的學說不進行任何歷史研究,不作任何新的分析,只根據個別公式中的錯誤,把極個別現象作為一般規(guī)律,以此來提出“新理論”,宣布馬克思錯了,要求對 馬克思主義進行改造。列寧認為,在批判修正主義的同時,還必須大力消除俄國民粹主義的影響。列寧贊賞勞動解放社成員在這方面所進行的工作,特別向波特列索 夫介紹阿克雪里羅得寫的批判民粹主義的文章。列寧1897年底在流放中曾寫《我們拒絕什么遺產?》一文(見本版第2卷第384—425頁)來批判自由主義 民粹派。他在同波特列索夫的通信中談到如何繼承思想遺產的問題時表示同意關于俄國的思想遺產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東西的說法。列寧明確提到,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要 繼承的不是卡爾金的遺產,而是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遺產,后者才是俄國60年代革命民主主義者思想遺產的主要代表。
本卷所載的絕 大部分書信是列寧在1900年8月至1904年12月期間寫的。1900年7月列寧出國。鑒于俄國的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仍處于嚴重的渙散和動搖之中,列寧認 為,必須創(chuàng)辦一份能對運動起組織、領導作用的全俄政治報紙,作為實現建黨計劃的重要步驟。早在流放中列寧就考慮了在國外出版這樣一份報紙的計劃(由于俄國 專制制度的迫害,在國內無法出版革命報紙)。流放期滿后,1900年2月列寧在彼得堡同查蘇利奇商談了關于勞動解放社參加出版這一報紙的問題;同年4月彼 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的成員列寧、爾·馬爾托夫、波特列索夫、斯·伊·拉德琴柯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司徒盧威、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在普斯科夫舉行會議, 討論了報紙的綱領。列寧出國后,又于同年8月和波特列索夫在瑞士同勞動解放社成員就報紙的任務、撰稿人、編輯人員、編輯部所在地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痘鹦?報》創(chuàng)刊號于同年12月在國外出版。1900年后幾個月列寧的書信說明列寧為籌備出版《火星報》進行了多么緊張而艱巨的活動。在9月5日的一封信(收信人 未查明)中列寧談到《火星報》的工作時這樣說過,“目前我們的全部奶汁都要用來哺養(yǎng)我們即將出生的嬰兒”(見本卷第44頁)。
《火星報》籌備和出版(1900年12月至1903年11月共出版51號)期間,列寧先后隨編輯部住在慕尼黑、倫敦和日內瓦,主持編輯工作并撰稿。列寧 在此期間的大量書信都是從這三個地方發(fā)出的。因《火星報》以及由《火星報》編輯部出版的學術政治雜志《曙光》(1901年至1902年共出版4期)的組稿 和發(fā)稿事宜同阿克雪里羅得、普列漢諾夫通信最為頻繁。后二人都參加《火星報》的編輯工作,當時分別住在蘇黎世和日內瓦。列寧在通信中就編輯工作中的各種問 題同他們交換意見。列寧希望他們?yōu)閳蠹垖懜?,認為報紙要發(fā)表的有分量的文章由他們來寫最為合適。列寧也事先把自己要在報紙上發(fā)表的一些文章讓他們過目,采 納他們提出的修改意見。當然,在《火星報》的工作問題上,列寧同他們也存在著分歧。例如,1902年5月14日列寧曾寫信給普列漢諾夫,對他不能為報紙的 共同工作而很好合作的做法提出了意見。
列寧在此期間為籌措《火星報》及時出版所需的經費、保證報紙有充足的稿源,分別同在國 內和國外活動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如維·巴·諾根、斯·伊·拉德琴柯、伊·伊·拉德琴柯、達·波·梁贊諾夫、米·格·韋切斯洛夫、尼·埃·鮑曼、加·達·萊 特伊仁、列·伊·戈爾德曼、弗·威·林格尼克、柳·伊·阿克雪里羅得、格·馬·克爾日扎諾夫斯基、葉·德·斯塔索娃、伊·瓦·巴布什金等通過通信進行聯 系。具有同樣內容的信件還寫給了國內外某些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痘鹦菆蟆肥敲孛軋蠹垼痘鹦菆蟆肪庉嫴克〉钠渌恍彩沁`禁出版物,列寧為解決 如何秘密投寄稿件、安排發(fā)行和運輸工作的問題付出了極大的精力。這在這個時期他的書信中有大量具體反映。
《火星報》創(chuàng)刊后, 列寧利用這一報紙在1901—1902年同俄國的“經濟派”進行斗爭。經濟主義的擁護者只號召工人進行經濟斗爭,反對在俄國建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從本 卷所載列寧19世紀90年代末所寫的信件可以看出,列寧較早就注意到,必須批判經濟主義。出國后他寫給娜·康·克魯普斯卡婭的信(1900年8月24日以 前)和寫給阿·亞·雅庫波娃的信(同年10月26日)都著重談到了經濟主義對俄國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危害。1901年7月下半月寫給謝·奧·策杰爾包姆的 信在提到俄國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中的手工業(yè)方式時說,經濟主義最深遠、最主要的根源恰恰就是手工業(yè)方式。這種手工業(yè)方式未被克服,政治性的運動(即能夠直接 對政府施加影響并能準備總攻擊的運動)就絕不會產生。為此,列寧于1901年秋至1902年2月寫《怎么辦?》一書(見本版第6卷第1—183頁),從理 論上對經濟主義進行系統(tǒng)批判。列寧這一時期的書信談到了有關該書寫作和出版的情況。
上述1898年、1899年給波特列索夫 的信件說明,列寧在流放中認真閱讀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考茨基的名著《土地問題?,F代農業(yè)傾向和社會民主黨的土地政策概述》。列寧稱贊考茨基的這一著作,駁 斥合法馬克思主義者布爾加柯夫對考茨基著作的貶低。列寧在信中述說了他是如何撰寫《農業(yè)中的資本主義(論考茨基的著作和布爾加柯夫先生的文章)》這一長文 (見本版第4卷第85—134頁)來維護考茨基的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列寧主持《火星報》工作期間進一步研究了土地問題。這一時期他的書信提到的他先 后寫下的關于土地問題的主要著作有《土地問題和“馬克思的批評家”》、《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土地綱領》、《告貧苦農民》(見本版第5卷第84—244頁、第 6卷第281—320頁、第7卷第111—178頁)等。他在1901年7月25日給普列漢諾夫的信中談到他潛心寫作前一著作的情況時說,他差不多完全陷 到那篇文章里去了。列寧在此期間的書信也涉及《火星報》批判社會革命黨的表現小資產階級觀點的土地綱領的問題。
1901年下 半年和1902年上半年列寧和普列漢諾夫、阿克雪里羅得的通信反映了《火星報》編輯部草擬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綱領的過程。到那時為止,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還沒 有黨綱,列寧早就認為必須為黨制定出一個包括土地綱領在內的完整的正式綱領。1901年7月9日他給阿克雪里羅得的信把制定黨綱作為一個特別緊迫的問題提 了出來。他說:“發(fā)表綱領草案十分必要,也會有重大的意義。但是,除了您和格·瓦·(按:即格·瓦·普列漢諾夫)以外,誰也不能擔負這個工作,因為這個工 作要求專心致志和深思熟慮地進行。”(見本卷第139頁)黨綱草案首先由普列漢諾夫執(zhí)筆寫出初稿,在修改中多次吸收列寧以及《火星報》編輯部其他委員的重 要補充和修正意見,于1902年4月由編輯部會議定稿,公布于同年6月1日《火星報》第21號,在1903年7—8月間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 大會上略加修改后通過?!?nbsp;
1902年春至1903年夏的一些書信反映了《火星報》編輯部籌備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 會的情況。這個期間列寧寫給克爾日扎諾夫斯基、林格尼克和伊·伊·拉德琴柯等人以及國內的一些社會民主黨組織的信件,說明列寧在聯合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統(tǒng) 一黨的力量、團結火星派分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1902年5月6日給克爾日扎諾夫斯基的信中,列寧認為籌備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是當時的主要任務。 1903年3月5日或6日,他草擬給籌備召開代表大會的組織委員會的信稿,建議加緊籌備代表大會。在談到確定參加代表大會的代表時,他提出,要保證有充分 的信心使堅定的火星派贏得不容爭辯的多數。
1903年9月至1904年12月的大量書信展現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 會后尖銳、復雜的黨內斗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分裂為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和少數派(孟什維克)。此后,兩派之間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息。為 協(xié)調在國外的中央機關報和在國內的中央委員會的工作而設立的黨總委員會由五人組成,其中普列漢諾夫是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指派的委員。普列漢諾夫倒向少數 派,于1903年11月使中央機關報落入少數派之手,從而也使黨總委員會被少數派所控制并成為少數派反對多數派的工具。列寧最初代表中央機關報參加總委員 會,退出《火星報》編輯部后代表中央委員會參加。爭奪中央委員會的斗爭進行得非常激烈。列寧在給普列漢諾夫以及少數派領袖人物馬爾托夫和新《火星報》編輯 部的信中,同少數派進行了直接的斗爭。而列寧這一時期的寄往國內給中央委員會和一些地方委員會及其領導人的大量書信,則說明了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斗爭情 況,揭露了少數派分裂黨、篡奪黨的領導權的行為。列寧尋求舊《火星報》擁護者對布爾什維克的支持,爭取地方委員會站到布爾什維克方面來。列寧的這些書信提 到了他此時所寫的《進一步,退兩步》一書(見本版第8卷第197—425頁),介紹了書中所闡述的少數派和多數派在組織問題上的原則分歧。列寧1904年 夏以后的書信還反映了他同中央委員會中調和派分子分裂的事實。
列寧在此期間的書信提出了召開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要求。列寧 認為,只有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才能使黨內的思想斗爭比較正常地進行,才能按黨的原則解決沖突和在黨綱的基礎上把全黨團結起來。少數派、調和派反對召開第三 次代表大會,列寧與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經過1904年9月至12月的醞釀,中央委員會南方局與北方局和高加索局一起建立了全俄多數派委員會常務局,常 務局為籌備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了實際工作。
《火星報》落入少數派之手后,列寧深感多數派有建立自己的機關報的必要。他在 1904年12月3日給亞·亞·波格丹諾夫、羅·薩·捷姆利雅奇卡和馬·馬·李維諾夫的信中寫道:“目前整個的關鍵在于這一機關報,沒有它,我們就會走向 不光彩的、必然的死亡。”(見本卷第509頁)在列寧的不懈努力下,多數派的秘密報紙《前進報》于1904年年底(俄歷)問世。12月24日,列寧懷著激 動的心情在信中告訴瑪·莫·埃森:“現在我們情緒高漲,大家都拚命干。昨天發(fā)表了我們《前進報》出版的廣告。所有的多數派都空前地歡欣鼓舞……多數派的委 員會正在聯合起來,已經選出了常務局,現在機關報將它們完全聯合在一起。烏拉!不要泄氣,現在我們會愈來愈有生氣。”(見本卷第528頁)《前進報》的創(chuàng) 刊迎來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開始。
本卷編入書信326件,其中的132件是《列寧全集》第1版所未收載的?!陡戒洝分芯幱?列寧參加起草的《給俄國革命社會民主黨人國外同盟成員的公開信》以及兩件列寧傳記材料《弗·伊·烏里揚諾夫(列寧)在彼得堡監(jiān)獄期間受審筆錄》(1895 —1896年)和《弗·伊·烏里揚諾夫(列寧)的申請書》(1896—1900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