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報刊以阿廖欣“事件”為由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天呀!奧地利人侮辱了俄國,他們平白無故地逮捕了一個俄國工程師,說他有間諜嫌疑,并對這個被捕者大肆凌辱!于是反對奧地利的“愛國主義”騷動鬧個沒完。
可是,現(xiàn)在真相已經(jīng)大白——這一事件并沒有什么奧妙,不過是司空見慣的老一套。阿廖欣先生成了奧地利警察局的“工作人員”魏斯曼的犧牲品;魏斯曼為了每月2000克郎(800盧布)而干著跟蹤在奧地利的俄國間諜的勾當(dāng)。
不懂德國話的——顯然還是半開化的——這位俄國工程師,天真地上了這個領(lǐng)他去參觀兵工廠的奸細(xì)的當(dāng)。
《新時報》以及我國其他黑幫派和政府派的報紙,是竭力維護(hù)俄國的阿捷夫之流的。但是一旦知道阿捷夫原來是在替奧地利效勞的時候,這些心地善良的俄國同胞都“義憤”填膺了。
然而,問題還不僅如此,原來魏斯曼以前當(dāng)過俄國的間諜和奸細(xì)。這個魏斯曼的往上爬的經(jīng)歷是很耐人尋味的。
他父親是妓院老板。做兒子的經(jīng)過這種環(huán)境的熏染,成了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俄國間諜,而且還監(jiān)視俄國政治流亡者。1901—1905年,魏斯曼就這樣給俄國警察局效勞——既當(dāng)軍事間諜,又是政治特務(wù)。
后來魏斯曼同俄國警察局鬧翻了,就投效奧地利警察局了。
如此而已。
可憐的阿廖欣做了一個前俄國間諜的犧牲品。奧地利采用這種“陰險的手段”,俄國的奴才報紙怎么會不因此感到憤怒呢?
載于1913年1月25日《真理報》第20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2卷第312—313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