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評論(1906年7月4日〔17日〕)
我們在《回聲報》第9號上發(fā)表的關(guān)于評價抵制的歷史作用和非黨革命組織的意義的意見[注:見本卷第273—277頁?!幷咦,引起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極右翼和極左翼的很有代表性的反應(yīng)?! ?br>
果然不出所料,《思想報》抱怨我們用“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這個字眼,并且氣憤地回避問題的實質(zhì)。它寫道:
“《回聲報》甚至認(rèn)為在‘工人代表蘇維?!@種純粹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組織中也有‘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這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薄 ?br>
激進派先生們請記住,工人代表蘇維埃大部分不是“純粹無產(chǎn)階級的”。工人代表蘇維埃常常吸收一些士兵、水兵、職員和農(nóng)民的代表作為自己的成員。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出你們?yōu)槭裁床幌矚g“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這個概念,豈不是比用吹毛求疵來回避意見分歧更好嗎?
《言語報》完全失去了常態(tài)。立憲民主黨人在一篇反對我們的短評的開頭還帶著白手套,他表示“不愿意講任何傷害人的話”。多么高尚的紳士!但是在短評的末尾,立憲民主黨人就象……就象警察頭子那樣破口大罵起來。他們把我們對抵制的評價稱之為“小丑行為或冥頑不靈”。哦,這就是立憲民主黨的紳士風(fēng)度!
《言語報》寫道:
“無論如何,我們要記錄下來:布爾什維克的策略是以爭取召集杜馬為目標(biāo)。至于捶胸頓足地喊叫必須進行抵制,其目的是要把政府引入歧途?!薄 ?br>
夠了,紳士先生們!你們非常清楚,我們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抵制的目的是要象破壞布里根杜馬那樣破壞維特杜馬。抵制雖然沒有達(dá)到自己的直接的目的,但是帶來了間接的好處,其中一點就是轉(zhuǎn)移了政府的注意力。革命策略在這里也象平常一樣,最能提高無產(chǎn)階級的覺悟和戰(zhàn)斗力,并且在不能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間接地保證了不徹底的改革?! ?br>
載于1906年7月4日《回聲報》第11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13卷第291—292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