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1.從同資本主義以前的歷史上其他生產(chǎn)方式的對比來看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本質(zhì)。
2.在存在階級壓迫方面的相同點和在階級斗爭的形式和條件方面的差別。
3.工人因工作日長而同資本家進行的斗爭。出賣“勞動力”這種商品的條件。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
4.使用“勞動力”這種商品的“正常”條件取決于工人同資本家的斗爭。
5.在爭取縮短工作日斗爭史上的罷工斗爭、工會和工廠法。
6.現(xiàn)代史(19—20世紀(jì))上的半個世紀(jì)期間縮短工作日方面的一些總結(jié)??即幕?ldquo;綜合材料”[69]。“社會進步”的微不足道。
1911年在巴黎由社會科學(xué)講習(xí)班組織委員會用珂羅版印成傳單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0卷第413頁
【注釋】
[69]在卡·考茨基的著作《卡爾·馬克思的經(jīng)濟學(xué)說》和《勞動的立法保護和八小時工作制》中引用了各國限制工作日的資料。——[11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