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對外貿易壟斷問題給約·維·斯大林并轉俄共(布)中央委員的信[165]
致中央委員會書記斯大林同志
1922年10月13日
中央全會10月6日的決定(記錄第7號第3項)確定了一項似乎不重要的局部的改革:“通過勞動國防委員會關于暫時準許某幾類商品或在某些邊境進出口的若干決定?!?br>
但是事實上這是破壞對外貿易壟斷。索柯里尼柯夫同志力求達到并且達到了這個目的,這是不奇怪的。他總想達到這個目的,他是一個愛發(fā)表奇談怪論的人,總想證明壟斷對我們不利。但奇怪的是,那些原則上擁護壟斷的人不仔細詢問任何經濟工作人員,就投了贊成票。
通過的決定意味著什么呢?
為了進出口而開設采購站。采購站的主人有權買賣的只是特別指定的商品。
監(jiān)督在哪里呢?監(jiān)督的手段又在哪里呢?
亞麻在俄國值4.5盧布,在英國值14盧布。我們大家在《資本論》里都讀到過,當利息和利潤迅速增長時,資本會發(fā)生怎樣的內在變化,膽子會更大。大家都記得,資本會很快達到用腦袋去冒險的地步,馬克思在戰(zhàn)前很久,在戰(zhàn)爭的“飛躍”以前很久就看到這一點了。
現(xiàn)在怎么樣呢?有什么力量能不讓農民和商人去做最有利的交易呢?再讓俄國布滿監(jiān)視人嗎?把采購站的鄰人抓起來,設法證明他出售的亞麻是供秘密出口的嗎?
索柯里尼柯夫同志的奇談怪論向來是機智的,但是,必須把奇談怪論同嚴峻的現(xiàn)實區(qū)別開來。
俄國農村在這種問題上絕對不可能有任何“法制”。同任何走私相提并論(據(jù)說,“反正一樣,走私也在大肆破壞壟斷”)都是絕對不正確的,因為在邊境上專門走私者是一回事,而全體農民則是另一回事,他們將全體出動來保護自己并同試圖奪去他們“自身”利益的政權作斗爭。
我們才試行剛剛開始使我們得到幾百萬盧布(并將使我們得到幾千萬甚至更多的盧布)的壟斷制,就來制造一個完全混亂的局面,動搖那些剛剛開始加固的支柱。
我們開始建立起一套制度,對外貿易壟斷制和合作制都已開始建立。一兩年之后就會有一些結果。對外貿易的利潤是以百分之幾百計算的,我們開始得到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盧布。我們開始建立合營公司,開始學習取得這種公司的(駭人聽聞的)利潤的一半。我們已經看到極可觀的國家收入的某種遠景。我們卻扔掉這個,而去指望不可能提供這么多利潤的關稅,我們扔掉一切而去追求幻影!
問題是匆忙地提到全會的。根本沒有展開認真的爭論。倉促從事是毫無理由的。經濟工作人員現(xiàn)在才開始深入考慮。既不收集材料,也不根據(jù)文件和數(shù)字權衡得失,就一夜之間解決極重要的貿易政策問題,這哪里還有一點正確對待問題的影子呢?疲倦的人們在幾分鐘內一表決就定下來了。對于不太復雜的政治問題我們還反復考慮好多次,常常幾個月才解決。
非常遺憾,我因病未能參加那天的會議,現(xiàn)在又不得不請求破例行事。
但是,我認為問題需要斟酌和研究,倉促從事是有害的。
我建議:延期兩個月解決這個問題,即延至下次全會;在這個期間收集關于我們貿易政策經驗的匯總的并經檢驗的文件。
弗·烏里揚諾夫(列寧)
附言:昨天我和斯大林同志談話的時候(我沒有參加全會,因此力求從與會的同志那里了解情況),我們順便談到了假定暫時開放彼得格勒和新羅西斯克兩港的問題。我覺得,這兩個例子都表明,這類試驗,哪怕是只對少數(shù)幾類商品開放的試驗,也是極端危險的。開放彼得格勒港會使同芬蘭交界地區(qū)的亞麻走私達到可怕的程度。我們與之斗爭的將不是職業(yè)走私者,而是亞麻產區(qū)的全體農民。在這場斗爭中,我們幾乎一定要挨打,而且會弄得不可收拾。開放新羅西斯克港將使我們的余糧迅速外流。在我們的戰(zhàn)備糧還很少的情況下,在增加糧食儲備的一整套辦法尚未收到成效的情況下,這樣做是慎重的嗎?
其次必須考慮下述情況。對外貿易壟斷為我們俄國開辟了黃金儲備的來源?,F(xiàn)在剛剛可以指望,某商人在初次到俄國來的半年中得到比如說百分之幾百的利潤,他把向我們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購買這種權利的價格從25%提高到50%。我們開始有機會學習和增加這種利潤額??墒且幌伦舆@一切都完了,全部工作都被打斷了,因為如果暫時局部地開放幾個港口,那么,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因這種“壟斷”而付出一分錢。這是很明顯的。在進行這種冒險之前,應再三考慮和盤算。何況這不是向那些經我們逐一審查過的外國商人開放,而是向整個小資產階級開放,那更是政治冒險。
我們已開始指望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開辟黃金來源。我看不到有別的指望,也許酒類專賣除外,但是在這方面既要極嚴肅地考慮到對道德的影響,也要考慮到索柯里尼柯夫的一些切實的反對意見。
列寧
再者:剛才(一點半)我得到消息,許多經濟工作人員請求延期。我還沒有看到這個請求書,但是我全力支持。不過是兩個月的事。
列寧
載于1950年《列寧全集》俄文第4版第33卷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45卷第220—223頁
【注釋】
[165]這封信是針對1922年10月5—6日俄共(布)中央全會關于對外貿易問題的決定而寫的。信的第一部分是10月12日寫的,曾先給列·波·克拉辛看過,附言部分是10月13日寫的。
俄共(布)中央這次全會,在列寧缺席的情況下,于10月6日根據(jù)格·雅·索柯里尼科夫的報告通過了一項有關對外貿易問題的決定。決定寫道:“1.在對外貿易壟斷方面不宣布作任何改變,而通過勞動國防委員會關于暫時準許某幾類商品或在某些邊境進出口的若干決定;2.建議勞動國防委員會立即實行上述措施,而不要延至擬出準予進出口的貨物的總清單以及進出口的港口和邊境名單之后;3.為監(jiān)督勞動國防委員會在最近兩星期內擬出進出口港口、邊境和商品清單,成立由索柯里尼科夫、波格丹諾夫、弗魯姆金和列扎瓦同志組成的委員會,同時必須吸收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的代表參加?!?br>
列寧不同意全會的這一決定,認為它會破壞對外貿易的壟斷。對外貿易人民委員克拉辛贊同列寧的觀點,他曾給政治局送去關于這一問題的文章。中央消費合作總社理事會主席列·米·欣丘克以及其他許多經濟工作者也都反對削弱對外貿易壟斷,欣丘克曾于10月12日寫信給列寧。
由于列寧就這一問題同斯大林談過話,因而政治局事先知道列寧的觀點。還在接到列寧此信之前,10月12日政治局在研究了克拉辛的文章后通過下述決定:“1.責成書記處就延期兩個月執(zhí)行全會關于對外貿易制度的決議問題征詢所有在莫斯科的中央委員的意見;2.由中央委員們委托克拉辛同志在兩周內向中央提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意見,由書記處負責分送全體中央委員;3.如果征詢結果未獲得絕對多數(shù),把問題提交中央政治局決定。”
10月13日中央書記處向中央委員們分發(fā)了列寧的信和克拉辛提交的《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關于對外貿易制度的提綱》。多數(shù)中央委員表示支持列寧的建議,但某些中央委員仍堅持自己的立場。例如尼·伊·布哈林在10月15日寫給斯大林的信中試圖為取消對外貿易壟斷的要求提供論據(jù)。斯大林給中央委員們寫信說:“列寧同志的信沒有說服我放棄10月6日中央全會關于對外貿易問題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一看法……然而,鑒于列寧同志堅決建議推遲執(zhí)行中央全會決議,我投票贊同延期,以便下次全會在列寧同志參加下把問題重新提出討論。”格·葉·季諾維也夫則聲明,他“堅決反對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實質上重新審查全會通過的關于對外貿易制度問題的決定”,他投票“反對重新審查”。10月16日,中央委員以14票對1票就列寧的建議通過決定:“延至下次全會決定這一問題。”1922年12月13日,在下次中央全會將召開時,列寧又一次就對外貿易壟斷問題寫信給斯大林并轉中央全會(見本卷第328—332頁)?!?20。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