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底)
羅蘭-霍爾斯特
羅蘭-霍爾斯特的文章:《民兵制還是裁軍?》(《新生活》雜志,1915年第1年卷第324頁和第365頁)。
注意:全文大部分甚至處處都是談廢除武裝,而不是談裁軍……
羅蘭-霍爾斯特文章的主要缺點是,把兩種要求作為“公式”(第326頁),作為“宣傳的要求或者口號”(第327頁),“二者都好”(第326頁和第327頁末)。
這樣提問題是主觀主義的、唯理主義的、唯心主義的(從哲學上說)。“兩種要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在資產階級社會里)“都不能實現”(第325頁)!!兩種要求“僅僅”是宣傳!!
但是,我們的宣傳應該遵循客觀的發(fā)展。客觀的發(fā)展要經過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和平主義、無政府主義、機會主義等等的區(qū)別就在這里,而且也恰恰在這里,在這一點上。
羅蘭-霍爾斯特沒有考慮到的正是這一點。在“反對本國資本家階級”的斗爭中,人民軍隊“也許”(!!
僅僅?第324頁末倒數第1行)用得上!僅僅是也許嗎?
關于“保衛(wèi)祖國”(第329頁)問題的提法是不正確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有任何借口……”
胡扯!矛盾:第365頁:“情況是意料之中的”,國內戰(zhàn)爭也一樣:“不過”(第367頁)——可笑的“不過”——“不過”在這些情況下“人民軍隊”的“概念”就轉變?yōu)槲溲b起義的概念……”
{一團糟!混亂的根源(主觀主義)}
“如果想通過要求建立民兵制來反映下列愿望:在無產階級革命時期,除了街頭游行示威和群眾罷工以外,武裝起義也將起作用,這只能造成混亂?!?第367頁)
這就是羅蘭-霍爾斯特可笑的混亂和錯誤的要害。軍隊、軍國主義是事實。國內戰(zhàn)爭也是事實。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歷史事實,幾千年的歷史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們正是從事實出發(fā),而不是從“愿望”出發(fā),不是從“要求”出發(fā)。相反,“裁軍”是純粹主觀主義的也只能是主觀主義的愿望和要求,是完全脫離現實的。
羅蘭-霍爾斯特在嫁禍于人。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29卷 第484—487頁
注釋:
[58]罕·羅蘭-霍爾斯特的《民兵制還是裁軍?》一文載于瑞士社會民主黨的刊物《新生活》雜志。列寧在他1916年10月初寫的《論“廢除武裝”的口號》一文中提到了這篇文章(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8卷第171頁)。——15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