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6—8月)
第1頁。和平條件(格雷[42]的)到底是哪些?作者回避了實質?!?br> 第3頁。在對英國社會黨少數派的評價中漏掉了主要的方面?!?br> 第3頁?!皯?zhàn)爭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步驟嗎?”
{要知道,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極為混}亂的!要看對于哪些國家。
第5—4頁。他扯到了羅馬,是要公然撒謊:“帝國主義同現代資本主義沒有必然聯(lián)系”!!!
{而按照邏輯來看,從作者的前提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帝國主義從前就有,只不過是另一種類型。}
第4頁。從希法亭那里摘來的引文的面比較窄,因此是錯誤的。希法亭沒有說,他是在這里下定義。
例如,希法亭談得很多的資本輸出就漏掉了。
第4頁:忘記了英國同殖民地之間的特惠稅率。
整個第5頁和第6頁就是按照考茨基的說法也是不對的
(不能局限于注釋,因為從中判斷不出作者論據本身的錯誤)。
第6頁末尾,注釋之后,尤其錯誤:“瓜分法國”是一回事,而“侵占”殖民地是另外一回事(1911年在非洲)。
第7頁——整頁都是錯誤的!!通篇是錯誤的。作者不知道(什么是德國外交史上人所共知的情況,例如,雷文特洛[43]的書,1888—1913年),德國在1908年和1911年的情況
(1) 沒有結束海軍((和另外的))訓練[還不是時候]
(2) 還沒有處于三年的“最后通諜”狀態(tài)等等。
第9一12頁:只有此處(3頁)所談的外交史是實事求是的,雖然范圍極為狹小。
不能刊登!
我認為要寫信告訴作者。
(1) 外交史寫得很出色,而且作為對親俄派的反擊,是極有價值的,——但是我們將把它登載在我們的合法雜志上(或文集上)——正在準備。
{同志式地提出建議(然后)——刪去關于帝國主義的全部文字,或者同志式地爭論一下。}
我們采用,謹致謝意,很高興。
[為了合法性,只得稍加修改:請將結尾寫得更合法些]……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38卷
第164—166頁
注釋:
[41]米·尼·波克羅夫斯基的《戰(zhàn)爭禍首》一文是根據1915年5月他在巴黎國際主義者俱樂部所作專題報告的材料寫成的,曾寄給《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轉《共產黨人》雜志。該文反對德國經濟學家魯·希法亭的帝國主義觀念,力求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來考察帝國主義,但是也發(fā)表了一系列錯誤論點。文章沒有被《共產黨人》雜志刊用,后由波克羅夫斯基作了刪節(jié),收入他的《對外政策論文集》(1918年)和《帝國主義戰(zhàn)爭論文集》(1931年)。
列寧是依據波克羅夫斯基寄給《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的文章手稿提意見的,意見中的頁碼,即手稿的頁碼。雖然這份手稿未能找到,但列寧意見所針對的正文可以從上述論文集中部分地找到。例如“第3—4頁。他扯到了羅馬,是要公然撒謊”這一意見看來是針對文章中下面一段活:“帝國主義一詞,正如歷史學家們所理解的那樣,指的是一個國家竭力想大規(guī)模地、無限度地擴張自己的領土,而不管這種擴張的動機如何。公元初期的羅馬帝國就是這種擴張的典型,單是這一點就已經證明,帝國主義同‘現代’資本主義沒有必然聯(lián)系,因為古代世界沒有越過商業(yè)資本主義。”(見波克羅夫斯基《對外政策論文集(1914—1917年)》1918年版第162頁)?!暗?頁。忘記了英國同殖民地之間的特惠稅率”這一意見顯然是針對文章中“……英國暫時還缺少‘關稅壁壘’”(同上)這句話說的。
列寧的意見,波克羅夫斯基當時并不知道?!?11。
[42]愛德華·格雷(1862—1933)是英國自由黨右翼領袖,英國外交大臣(1905—1916年)?!?11。
[43]恩斯特·雷文特洛(1869—1943)是德國歷史學家和政治家,德國民族社會主義黨黨員。此處是指他的《德國外交政策。1888—1913年》一書1914年柏林版?!?1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